近年来,在一些特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基地流行一种以"暴发性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为特征的加州鲈严重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疾病,此病流行快、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危害大,一年四季都能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近两年来发病尤为频繁,有的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不少发病负池全军覆没。日前暂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措施,只能采取预防治疗,通过改善水体环境、控制继发感染和提高鱼体抵抗力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一、发病原因
我们对一些基地内加州鲈养殖的情况加以调查了解,总结出几点发病原因。
1、养殖密度过大,产量过高。发病的塘口都是高产塘口,亩产量都在750千克左右,投饵量大,排泄量大,而且同一塘口长期高密度养殖加州鲈,造成池塘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底质严重恶化,诱发感染。
2、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单一。长期大量投喂冰冻海水负,造成负体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对负的肝脏造成致命损害。我们对发病塘口和不发病塘口、已生病和没生病的加州鲈解剖发现,几乎每条鱼的肝脏都存在肿大的现象,严重的已发白、发黄、有花斑,甚至已坏死,这就造成色的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降低,一旦受到外界的****,如拉网、水温或水质突变等,很容易并发出血性综合症,导致鱼大批死亡。
3、养殖户防治鱼病时,长期频繁使用化学药物,也对鱼的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病。
二、主要症状
发病较轻时无明显症状,仅在鱼鳍条基部或尾鳍基部有轻微发红的现象。发病较重时病鱼表现为分散于池边,游动缓慢,浮于水面,鱼体色发黑,或体表两侧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出血,或鳍基部和鳍膜充血、出血,或鳃贫血,眼球充血肿大,突出,*门红肿。解剖发现,鱼肝脏肿大,出现花斑、发白、发黄,甚至坏死,有的肝脏组织中有白色颗粒,有的肝脏呈豆腐渣状。胆囊变大,胆汁变黑或变得很清淡,没有粘稠性。这种加州鲈肝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脂肪肝、花肝。
三、预防治疗措施
1、清塘消毒。对养殖时间长、淤泥较深的池塘要清淤,充分曝晒,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注重生态防病。加强水质管理,经常换加新水,加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定期施入底质改良剂或光合细菌来改善水质;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定时定量投喂饵料,保证鱼吃饱吃好,残饵要及时捞掉;实行轮养或合理混养能有效防止此类疾病发生。
3、科学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氯化胆碱可以有效防止加州鲈肝脏疾病的发生;定期使用二**氯或三氯异氰脲酸等杀菌药物对池水进行消毒杀菌,可以有效防止加州鲈继发感染出血病。
图文来自“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热点”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