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养殖河蟹的池塘中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过量或缺乏均会对养殖造成影响。
水草过多[过多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过分或过量。]时:水草过多主要会造成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缺氧,从而导致[导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ǎo zhì,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语出宋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河蟹上岸、上草严重。温度过高,水草过多,池底水不流动,加之残饵、粪便等的积累,会对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池底淤泥,致使底黑底臭,底层缺氧,导致水草根部发黄发红甚至发黑腐烂[腐烂,指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根部腐烂加速水草老化,水草营养得不到补充[用新的增加物来加强或增加一个组或一群人。]。不但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氨氮、**酸盐等的升高。
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对于水草过多的水体,应先对过量水草进行处理,人工割去多余水草,对于水草长出水面较多的池塘,可采用人工割去草头[草头是上海、太仓、常熟等地的人对南苜蓿(江浙地区称金花菜)的称呼。],以草头离水面20-25公分为宜,同时对水体进行增氧[ ...],如有良好水源,可以加水换水,以增加水体流动,增氧的同时达到池水降温的效果,处理好多余的水草后,可适当使用改善水质底质的产品,如多效底改颗粒、解毒[解毒 中医名词。]底安来调节水体。
水草缺乏时:高温季节水体中水草缺乏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水草大部分死亡,腐烂,或使用控草剂、除草剂、重金属、杀蓝藻药等过量,导致水草烂根、叶黄茎枯、断茎漂草。过多水草的腐烂不但会造成池水溶氧下降,还会影响水体藻相,破坏水质,同时腐烂水草产生的毒素等处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河蟹中毒。
预防措施:可先使用分解底改颗粒对底质水质进行调节,在配合使用护水解毒宝对水体进行解毒,解毒的同时也能使水草恢复一定的活力,同时使用抗应激产品来使河蟹体质得到恢复,另外注意增氧,可在傍晚开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或使用汉宝底加氧,处理后3到5天再为水体适当补充绿藻源、小球藻、光合细菌、EM菌等以对水体进行藻菌的补充。
此外,长期水浓、水过肥,种草布局不合理、施肥不当,氮多磷多碳少钾少,摇蚊幼虫、螟虫等草虫大量繁殖,蚕食水草叶片和嫩芽等均会阻断水草光合作用,导致草脏、草不长。或草多草密茎叶细长等不正常现象。因此在日常应做好改底增氧、勤打草头、补充营养、适当换注新水、补充藻肥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