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常见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精养和混养。黄颡鱼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蚬、小鱼虾等,也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而黄颡鱼人工饲养则主要以配合[配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èi hé,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或指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为主,饲喂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饲料要求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小鱼虾、畜禽加工厂下脚料[下脚料 [tailings]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作为残余分离的下脚或废料。]、豆饼、菜粕、麸皮等,但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佳。黄颡鱼的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粗蛋白质是各种含氮物质的总称。]含量需达到42%以上,常用的配方:动物性原料(鱼粉、血粉、鱼糜、屠宰下脚料)占48%,植物性原料(饼粕、麸皮、玉米粉)占48%,骨粉占2%,添加剂占2%,并将其配合制成颗粒状膨化[膨化,一种加工方法。]饲料。
二、投喂训食
投喂配合饲料,须先对黄颡鱼种进行驯食。为了方便训食,需要在苗种池塘用尼龙网[是以尼龙丝、锦纶丝、涤纶丝、纳纶丝等化学纤维为原料,经丝网机械加工而成的化纤编织网。]片圈一小块水面集中训食。苗种下塘2d后[黄颡鱼精养池塘苗种投放量10000尾/亩(100尾/斤),白鲢投放量200尾/亩,白鲢投放量30尾/亩],以固定的投饵[ ...]信号,利用灯光诱捕的方式,将黄颡鱼喜食的轮虫、枝角类或蚊虫等**集中起来以便黄颡鱼鱼苗摄食,并在灯光照射区域投喂配合饲料(以粉料[ 工业上塑料成型用的原料主要有粉料、粒料、溶液和分散体,部分成型采用单体和预聚体。]和成团放入食台沉入水底),5-7d后逐步减少诱捕电灯的数量并增大配合饲料的投喂量,直到黄颡鱼鱼苗习惯摄食配合饲料为止。待鱼苗长到3-5cm之后,在投喂粉料的同时,逐步投喂小颗粒膨化饲料。随着鱼苗的逐渐长大,慢慢加大膨化饲料的投喂量,并减少粉料的投喂,直至不投粉料。
小规格苗种不宜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增氧,因为此时小规格苗种游泳能力有限,而且极易被增氧机叶轮造成损失甚至死亡。小规格苗种可以使用如下图1所示方法增氧或者使用喷水式增氧机增氧,但需要将其放入尼龙筛绢网箱内以避免苗种吸入增氧机被绞死(如图2所示)。
三、投饲方式
黄颡鱼有集群摄食的习性,每5-10亩鱼塘可设1个食台。以大规格苗种为例,一般将整个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份以前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在1%-3%;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投饵率3%-5%;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投饵率2%-3%。具体投喂量正常以1小时内是否能将所投喂饲料吃完且不剩为宜,酌情增减投饲量,投喂要做到“四定”。
四、注意事项
由于黄颡鱼口裂较大,因此饵料粒径要相应加大,以粒径2.0mm的膨化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0mm以上。另外,天气闷热及*雨天时,应适当少投或不投。
五、常见鱼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