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抖抖病)
[病原[病原,指病因。]]该病可能由**和细菌引起,据陆宏达等(1999)等报道,一种无囊膜、球状的核糖**是该病的病原,不致病时,为肠道寄居,一旦侵入到中枢神经和心脏部位,即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危险灾害。];也有人观察到另一种比细胞略小,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上,可形成包涵体的**;此外,还从患该病的病蟹上分离到了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等。不洁、较肥、污染较大的水质以及河蟹种质混杂或近亲繁殖,放养密度过,规格不整齐,河蟹营养摄取不均衡等,易发此病。
[病状与病变]发病初期,病蟹四肢尚能伸直,以后便肌肉萎缩步足不能回伸,病蟹站立不稳,翻身困难,口吐泡沫,行动无力不能爬行,连续颤抖。病蟹无食欲并停止摄食,不脱壳,体内积水,3-4天后即会死亡。
[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2龄幼蟹和成蟹[稻田养蟹: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惠互利。],当年养成的蟹一般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较低。发病蟹体重为3-120克,100克以上的蟹发病最高。一般发病率可达30%以上,死亡率达80%-100%,蔓延迅速危害较大。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需15-30天。发病季节为5-10月上旬,8-10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水温为25-35℃,沿长江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等省流行严重。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放养前彻底清塘,并清除过多的淤泥;②养蟹池要多种植水草,覆盖面要达到50-60%;③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④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并适当增加植物性的饵料;⑤定期用芳草[词意:即香草。]蟹平或菌必清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消毒。
治疗:外用芳草蟹平或菌必清全池泼洒(前者连用三天,后者隔天再用一次),同时内服芳草菌威和三黄粉,连用5-7天。病症消失后再用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二、黑鳃病
[病原]初步认为该病是由细菌引起。成蟹养殖后期,水质恶化,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病状与病变]初期病蟹部分鳃丝变暗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出现叹气状。
[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成蟹,常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发病率10%-20%,死亡率较高。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保持水质清洁,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发病季节每半月用芳草蟹平、芳草灭菌净水威或芳草灭菌净水液全池泼洒一次。
治疗:外用芳草蟹平全池泼洒,同时内服烂鳃灵散+三黄粉+芳草**,连用3-5天。
三、烂肢病
[病原]该病是因扦扑、运输、放养或在生长过程中被敌害侵袭,使之上表皮损伤后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感染所引起,其致病菌目前尚未确定,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弧菌。
[病状与病变]病蟹的腹部及附肢腐烂,*门红肿等症状进行判断。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在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使用河蟹受伤,并要清除危害河蟹的敌害,如老鼠、青蛙等。
治疗:用芳草菌敌或芳草灭菌净水液全池泼洒可控制该病蔓延。
三、固着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病
[病原]病原是纤毛动物门、缘毛目、固着亚目的许多种类,其中对蟹形成病害的主要有聚缩虫,此外还有钟虫、单缩虫、累枝虫,腹管虫(Gastrionautasp.)和间隙虫(lntransty-lumpalaeminisp.)也是其病原之一。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
[病状与病变]固着类纤毛虫在河蟹幼体[ ...]上寄生时,常分布在头**、腹部等处,抱卵蟹的卵粒上该类纤毛虫也可寄生,但很少见附肢上寄生者。幼体被该类寄生的病蟹全身披黄绿色或棕色。蟹幼体正常活动受到影响,摄食量减少,呼吸受阻,蜕皮困难,引起幼体的大量死亡。固着类纤毛虫在幼、成蟹上寄生,多分布于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等处,病蟹体表污染较多,活动与摄食能力减弱,进而又导致更多的固着纤毛虫的寄生,病蟹负担加重,鳃部流出来的水流缓慢,触角不敏感,手摸病蟹本表和附肢有滑腻感。病蟹一般黎明前后死亡。
[流行特点及危害]可危害河蟹幼体及成蟹,但对幼苗池的河蟹幼体危害较大,一旦该类纤毛虫随水流进入育苗池,即会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成蟹受此病感染,即使是不死亡,也会影响其商品价值。该病流行水温在18-20℃,盐度为3时极易发生。我国江苏、湖北、江西等各省的蟹养殖区都有此病发现。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②经常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并投别喂可的饲料,促进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
治疗:全池泼洒:①虾蟹平500g/亩.米或芳草纤灭50g/亩.米,连用3天;3天后全泼洒一次芳草菌敌200g/亩.米
外用的同时内服虾蟹蜕壳平500-750g/100Kg饲料,以促进蜕壳。
五、水霉病
[病原]病原为水霉,其种尚未鉴定。发生原因主要是因运输其他病害发生使蟹受伤,真菌孢子侵入而至;此外,困水流与温度原因亦会使卵受感染。
[病状与病变]蟹卵表面或病蟹体表和附肢上,尤其是伤口上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病灶,伤口部位组织溃疡,病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瘦弱,蜕壳困难而死亡。
[流行特点]从蟹卵、幼体到成蟹均会被该病感染,且任何地区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蟹卵与幼体发病易造成大量死亡。
[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在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勿使河蟹受伤。②在河蟹蜕壳前,增投一些动物性饲料,促使其蜕壳。③育苗期间,要保护水质的清晰,注意保温。
治疗:全池泼洒水霉净(1袋/亩·米),连用3天。
六、水肿病
[病原]该病主要是因为河蟹腹部受伤被病原菌寄生而引起,病原菌目前尚未确定,有人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
[病状与病变]病蟹*门红肿、腹部、腹脐以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葡匐池边,活动迟钝或不动,拒食,最终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发病率虽不高,但受感染的蟹死亡率可达60%以上。夏、秋季为其主要流行季节。主要流行温度是24-28℃。
[芳草专家推荐处方]:
预防:①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以免受伤;②夏季经常添加新水,并多投投喂鲜活饲料和新鲜植物性饵料。
治疗:用菌必清或芳草蟹平全池泼洒,同时内服鱼病康散或芳草菌灵。
[重要提示]:症状消失后,建议继续用药直到一个疗程,避免交叉感染,病情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