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之防止鳗池水变的有效措施


在水质管理上一旦发现有水变的预兆时,要研究确定发生水变的原因,及时采取对策,才能防止水变,不致给生产上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早春鳗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质变清,检查发现池水中出现贫营养型的绿藻时,要进行施肥,一般每亩池施尿素或硫酸铵1~2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施肥最好选择天晴时进行。
夏季晴天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光合作用旺盛,一到中午,表层池水溶氧已达饱和,二**碳[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已被消耗殆尽,底层水中缺氧而二**碳含量较高。这时,要开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搅动池水1~2小时,把溶氧较高的表层池水转入底层,和底层水进行交换。若水中藻类过浓时,必须换水,适当稀释其浓度。到了晚秋,水温显著降低,这时,微囊藻活力降低,大量枯死而结成团块状上浮,水质变清。要换水排除这些藻类而引种适宜生长在较低水温的藻类,并加施少量化肥。
因轮虫[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水蚤繁殖而引起的水变是常年都会有的,尤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更容易发生。因为梅雨季节水温在25~30℃,池水中绿藻占优势,而这段时间*雨天多,藻类活力弱,这正是轮虫和水蚤繁殖的良好时机,其增殖很快,在3~4天里就能吃完藻类引起水变。当水蚤大量繁殖时,只要晶体敌百虫0.5毫克/升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就能有效杀灭。施药时最好在傍晚水蚤大多浮在水面时进行,杀灭的效果较好。而杀灭轮虫就较为困难,日本有用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为每亩浓度3~5千克)全池泼洒,但鳗鱼会感到不适而浮上水面,故在泼洒漂**后4~5小时,就要注水换水。若池中浮游植物很稀少,泼洒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对杀灭轮虫是有效的,一般泼洒浓度为30毫克/升,泼洒12小时后要调换池水。但福尔马林易**浮游植物而引起水变,故在轮虫发生初期避免使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