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很火?一定要注意青蛙病害的防治流程


在青蛙的养殖中,场地消毒是至关重的一环节,为了防止养殖中后酸化滋生细菌,往往都建议养殖户在养殖准备期使用生石灰消毒,且用量都会很大,通常一亩用量在300-400斤。对于培育蝌蚪[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期的场地,要求也是比较多的,首先要求杀虫,常用的杀虫药,鱼苗虫敌,一袋可以用4亩地,清除水体中苗种期的敌害生物,然后就是消毒。

当把蝌蚪苗种买回来之后,在要放入苗种培育池时,为了提高蝌蚪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应先放入苗种培育池,提前进行解毒抗应激。解毒常用的药是有机酸解毒霸,一升一瓶可以用4-5亩。解毒后才向苗池投放蝌蚪,并在投入蝌蚪前半小时,向苗池外泼解毒120加泼洒应激灵,各一袋用3-4亩。在平时管理中,苗种期的蝌蚪吃食量不易过大,按其体重投喂率控制在2-3%左右,为了防止由于消化**引发的肠炎,常可把干酪*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拌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内服,或是直接外泼。拌料按10斤饲料添加[添加,指增加。]50-60毫升,外泼则可在天亮后即可外泼,一升外泼3亩。如果发现蝌蚪生长缓慢,不在水面游动,或是游动不积极,则应注意检查,一是肠道是否发红,二镜检是否有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当发现肠道发红,可以把菌毒威加酶合电解**[一维到三维是人类可见的效果,而到四维以后就不可见了。],按10斤饲料用一袋菌毒威加半袋**,每天一次,连用[◎ 连用 liányòng[use together;use in succession;go consecutively] 连起来使用“个”和“俩”不能连用...]5-7天。二是寄生虫,青蛙在苗种期常会因为微小的蠕虫和车轮虫等引起成活率低,可用车轮斜管净和鱼苗虫敌杀虫。

在养殖过程中,预防是重过治疗。从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上看,预防用药多了,那治疗用药费用才会降下来。合理的比例是预防用药占到6-7成,而治疗用药占到3-4成。因为投料高峰期,蛙的采食量往往很大,如免疫多糖,一袋25公斤可拌5吨饲料,干酪*杆菌一箱可拌4吨饲料,两者合用,是采用最低的用药成本,产生最大的预防效果。平时根据气温高低,如温度过高导致的油脂**,维生素流失,可每半月再添加点酶合电解**,一袋饲料添加200克,连用3天;如饲料有霉变等,常会引起肝脏的病变,则根据情况,添加肝胆舒康,预防轻微期一袋饲料添加一袋,如严重时,添加至两到3袋每包料,或是添加特效肝胆散,一袋饲料使用2-3包。

对于常见的歪脖子病,已经证实是由伊丽莎白菌引起,这个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与环境关系密切,重要平时预防,增强免疫,以及外用水环境调节,如增加换水,对于水源条件不好的养殖场,可以补充微生物菌种进行调节,如芽孢杆菌原粉、干酪*杆菌外泼。对于已经发病,有两种方案可供使用,一是不严重时,用菌多克加百菌克星和酶合电解**,各一袋用20公斤饲料,每天一次,连用5-7天。如发病严重,则使用菌必治、菌多克和酶合电解**各一袋使用10公斤饲料,连用5-7天。同时外用碘消毒。

对于烂皮腐皮,则是典型的环境致病菌引起,当养殖环境恶劣,水质变差,蛙的免疫力下降时易发。可通过定期使用复合碘、戊二醛、新型烂鳃宁进行防治,平时常用的方法是复合碘加腐皮疥疮灵各一瓶用3亩水面,结合内服菌多克加百菌克星各一袋,并加上两袋VC纳粉用40公斤饲料,连用5-7天。尤其是新型烂思宁,对于由柱状黄杆菌引发的烂皮,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内服免疫增强剂如免疫多糖,是治疗烂皮的有效方法。

在蛙池边一转,除了上面的情况,那接下来最多的就是发现青蛙腿发红,出现腹部膨胀、口和*门有带血的粘液。剖解的时候,发现腹腔有大量的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有的还伴随胃肠出血。用药是败毒散加菌毒威和酶合电解**,各一袋拌20公斤饲料。连用5-7天,同时还使用上面的方法外用消毒。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