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点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措施


  作者:厦门惠盈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黄朝

  白点[钢材中的白点拽在钢的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呈较多的发丝状裂纹。]病是温室稚鳖培育中危害较大的疾病[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情况下,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一。其命名是根据外部病症而定,又有花斑病、毛霉病之称。该病发病时间早、传染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率在几天内就会提高到60%,有时甚至全军覆灭。其危害之大,影响之深,在养殖业中切不可忽视。

  一、流行情况

  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25~30℃时流行,主要发生于稚幼甲鱼,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对象多数是50克以下的稚鳖。疾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严重[严重又名严立三(1892-1944),湖北麻城人。]时食台上出现病鳖,并开始出现死亡。病程一般7~25天,死亡率10%~50%,严重的达100%。

  二、病原[病原,指病因。]与症状

  白点病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其病原多为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粟米、绿豆大小的白色斑点,以腹部最多,病灶略向外突出,用手挑压可将白点去除,留下一小眼。严重时白点扩大,边缘不齐,有溃烂现象。临近死亡的鳖体表及膜脱落,常浮于水面,颈半伸半缩,游泳缓慢,很快死亡。

三、致病原因

  机体损伤是被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温室养殖中大多数是用锅炉加温,由于空中的雾气过浓,削弱了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为病原体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再加上换水频繁,水温不稳定,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更易引发白点病。

  四、防治措施

  1、在放鳖前池水经过严格的消毒,水源用50ppm的超醛净化。

  2、在运输、放养、分池等操作中应仔细小心避免稚鳖受伤,入池前用欧来诺10ppm药浴,时间为10~15min。

  3、发病时外用新威特3ppm全池泼洒,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欧来诺10克+强康生10,连续使用3天。【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