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幼鳖的加温养殖技术介绍


稚幼鳖个体小,越冬死亡率高。为了有效提高稚、幼鳖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最好采用加温养殖

1.稚、幼鳖的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先对稚、幼鳖池进行清塘消毒,方法同亲鳖池,待毒性消失后混养。稚、幼鳖入池前,用百万分之十的高锰酸钾浸泡5~10分钟,取出,待体表药液*干后,按大小分级放入池塘养殖。混养密度视规格大小而定。

2.稚幼鳖的饲养管理

(1)投饵饲喂稚、幼鳖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要求精、细、软、嫩,易于消化,营养全面。生产上常使用鲜活饵料如水蚤、水蚯蚓、搅碎的鱼肉等和人工[人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én gōng,泛指人造的;人为的 。]配合饵料。人工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50%,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生产中使用的人工配合饵料主要有仔、幼鳗鱼的人工配合饵料及稚、幼鳖专用饵料。人工配合饵料时,要添加3%~5%的植物油、1%~2%的蔬菜汁[蔬菜汁是由各种蔬菜所榨的汁。],制成软颗粒投喂。日投喂量应为鳖体重的3%~5%,分上、下午2次定时投喂。

(2)水质调节及病害防治在人工加温养殖条件下,稚、幼鳖的混养密度大、投饲量及排泄物多,水质容易变质,引起稚、幼鳖发病甚至死亡。要每隔2~3天,排出老水,注入新水,更换1/3~1/2的养殖水;也可以在水中投放少量水浮莲[水浮莲是一种产于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是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等水生植物,用以吸收水中的废物,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每隔10~15天还需施用药物(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或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2~3克/立方米),消毒水体,以防发生疾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