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及危害
该病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期和苗种培育期,水温低于19℃以下时更为严重。首先是在未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上滋生棉絮状水霉菌丝,随之在好卵上蔓延滋长。菌丝侵入卵膜内,夺取营养,破坏胚胎发育,传染速度很快,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可严重降低鱼苗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甚至导致孵化完全失败。对体质差或因运输、拉网过程中损伤的鱼苗鱼种感染上的霉菌,能迅速地再长出似棉毛状的菌丝,使鱼体肌肉腐烂,造成鱼体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浮于水面,最后瘦弱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保证孵化用水和孵化设备的清洁,孵化设备在放卵之前要洗刷干净,并用石灰水[石灰水是指氢**钙的水溶液,浑浊的石灰水是石灰水中的氢**钙与二**碳反应产生沉淀。]或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溶液洗刷;在孵化过程中,将漂**溶于水中,自孵化设备底部进水管[水管为外套膜的褶,沿此水管含氧和食物的水进入外套腔。]中注入,使呈1毫克/升浓度。
②在苗种培育中,拉网、转运等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操作,避免损伤鱼体皮肤。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泡3~5分钟,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③用万分之四的食盐水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可较长时间浸洗病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