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鳖)“越冬死亡症”发病原因及预防技术


□福建正源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有限公司李柏青

露天池塘常温培育的鳖(尤其是亲鳖),在冬眠[冬眠也叫“冬蛰”。]期间和冬眠后往往有较多数量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的现象,人们称此为“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死亡症”,也有人称为“越冬病”。对此,我司近日采访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鳖病害治疗专家,对鳖“越冬死亡症”作了专项咨询。

1、症状

“越冬死亡症”是个很复杂的疾病的统称,诱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有死亡后上浮的、沉底的、在泥沙[泥沙,是指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等固体颗粒。]中的,也有爬上岸死亡的。就死因而言,有内外伤的、瘦弱的、鼻霉及肺炎的、寄生虫的,也有入冬前患病的,患病病种不同,死后表现也不同。

2、病因

①雌鳖产完最后一批卵后,身体极度疲劳和虚弱,此时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雌鳖的摄食能力减弱,如果所投饲料营养不全面,雌鳖虚弱体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得不到[《得不到》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原创类小说,作者是A4。]恢复,体内营养积蓄过度消耗,这样经过漫长的冬眠后,雌鳖的体质和抵抗力就更弱,极易消瘦并受病原体感染发病,甚至死亡。
②体质虚弱的鳖,在越冬前因捕捉惊扰、相互撕咬而受伤,继而伤口感染,病原菌入侵并在体内大量繁殖,这类病鳖在寒冬到来时已无力钻入泥沙中越冬,仅卧于池底淤泥上,最后因病情恶化、冻伤而又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③部分体质较弱病症较轻的鳖,开始越冬时,仅能钻入浅层泥沙中或身体半露于泥沙之外,处于一种半冬眠状态。越冬期间,偶遇天气反常,如气温突然上升到20℃以上,这些体质较弱的病鳖便会误认为天气转暖,而钻出泥外进行觅食,甚至爬上晒背台晒背,又遇上气温在1~2天内急剧下降,导致这些病鳖一下适应不了,体质进一步下降,病情恶化而无力钻入泥中,仅暂卧于淤泥上,逐渐死亡,最后浮于水面。
④部分体质较好的鳖越冬前虽因受伤或其它原因感染病菌发病,当冬季来临,仍能钻入底泥中越冬,但病情继续恶化,而此时病鳖又不能得到食物的补充和药物治疗,加上池底淤泥多年未清,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氨等有毒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或极易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过多,病鳖很快烂死在塘泥中。
⑤水环境不好。冬季12℃以下时,鳖是用鳃状组织呼吸的,所以水中的溶氧对鳖越冬影响很大。越冬期间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面长期冰封会使鳖缺氧而死。池中有机质过多,耗氧过多,而使水体缺氧或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也会使鳖中毒而死。

3、预防

“越冬死亡症”更强调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的发生。预防措施主要有:
①投喂优质的配合饲料产品,越冬前在饲料中添加“**”、“多矿”、“免疫多糖”、“越冬宝”等体质增强类保健品。
②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油脂,增加鳖体内的脂肪积累,为冬眠做好物质储备。
③调整好越冬塘的底质和水质,越冬前可先更换部分池水,然后用“底改”(3~5克/立方[立方指数为3的乘方运算即表示三个相同数的乘积。]水)改良底质,再泼洒“戊二醛[戊二醛, 分子式为C5H8O2,带有**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2~3克/立方水)消毒养殖水体。
④越冬前对鳖内脏进行护理,尤其是肝脏,如果鳖存在一些病症,应及时治疗,不能带病过冬。
⑤越冬期间根据池水的状况,可更换1/3~1/2的池水。在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可泼洒“戊二醛”(2~3克/立方水)或“碘制剂”(2克/立方水)消毒养殖水体
⑥鳖冬眠期间保持环境安静。(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