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罗非鱼病害防治的一些思考


过去这几年以来,广东和海南两地的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危害[危险灾害。]闹得沸沸扬扬,从4、5月的溃疡病,到7、8月的链球菌病[链球菌病是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损失惨重。而作为邻居的广西,虽然罗非鱼病害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但相对来说,还算风平浪静,没有发生大规模病死鱼现象。分析个中原由,可能与各地的诊治方法不同有关。笔者认为:

一、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能不能发病与流行危害,取决于养殖水体的质量和鱼本身的抗病力水平。就广西而言,危害罗非鱼的主要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链球菌、丝囊霉菌等,这些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都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如果养殖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保持得好、鱼类健康强壮,这些病菌就不会造成危害;如若养殖水质差、鱼类又处于亚健康状态,就极易感染病菌,导致鱼类发病,甚至流行危害。

二、不是研制那一种病菌**或筛选出某种病菌的敏感药物就可以拯救罗非鱼养殖业。病害的流行危害因素有多种,其致病菌也有多种,而且各地的用药习惯和方法都不相同,耐药性也不一样,靠一、二种病菌**或药物,是不可能彻底罗非鱼的所有病害的。

三、防治病害还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做才行。

1、首先要通过实验室[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所以国家对试验室投入非常大。]确诊。及时采送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确诊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筛选敏感国标渔药,才能做到及时治疗。如果发病初期自己先用药治疗,疗效不佳时才采集病样送检,很有可能分离不到病菌,更做不了药敏试验,这样也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疗。

2、其次要根据目检和镜检来判断水质状况及鱼的健康状况。病鱼鳃的病变直接反映了养殖水质状况,通过观察鳃的病变可以初步判断水质,再结合问诊来判断水质是否需要改良;而内脏**[人体主要内脏**:心 肝 肺-neizangqiguan]的病变,也直接反映了鱼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肝脏的病变,还可反映出饲料的质量水平,若肝脏病变严重,有坏死、分区、出血等症状,说明饲料有问题。

3、综合防治,才能提高疗效。根据实验室确诊结果,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防治,选用一种消毒剂消毒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并选择一种敏感国标渔药,添加一种中药制剂和稳定维生素C,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一到二个疗程就可控制病情;同时,根据鳃和内脏**检测结果,改良或者更换饲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根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