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草鱼养殖不赚钱 老养殖户及时调整思路


  养大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鱼 增大混养鱼密度

  广州潮胜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潮胜是个老水产人,他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品种与思路。黎潮胜的塘是鱼猪混养塘,水质管理压力比较大。2009年3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黎潮胜在两个鱼种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塘中做“三才星”酵素[酵素(ferment nutrition)是指植物进行深层发酵,提取的一种含生物活性物质的低盐液体。]菌调水效果的对比试验后发现,有调水的鱼塘鱼长得快,而且鱼苗的应激少了很多,更加“滑身”,捕捞时也几乎没见到“红身”。发现有这样的效果,2010年,黎潮胜在所有的塘中都使用“三才星”酵素菌,水质普遍好了很多。

  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陷困境

  外出考察收获大

  水质好,让黎潮胜的养殖与标粗成功率都提高不少,但这只能解决养殖问题,经营效益还跟品种选择与经营思路有密切关系。

  多年来,增城一直都是罗非鱼主产区。但2010-2012年,罗非鱼价格波动太多,链球菌病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与死亡率又很高,养殖户积极性非常低。2012年,不少养殖户转养草鱼或者提高草鱼养殖密度,当年6月份又遭遇了近年来少有的低价,而且持续了1年半时间。行情如此低迷,养殖户也非常迷茫。

  “这样下去肯定不好,就去了南海、顺德、中山等养殖技术比较高的地方参观考察,看看人家怎么养鱼。”那是2012年年底与2013年年初,黎潮胜认为,守着传统的四大家鱼与罗非鱼肯定没有出路,就安排儿子黎柳靖外出考察。

  南海、顺德与增城并不远,但考察还是让黎柳靖大开眼界。他对顺德杏坛某养殖户的模式印象很深。该养殖户采取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缩骨大头[大头,顾名思义,指一个或多个体积较大的头或头状物,也指这样的大头的所有者。]与鲮鱼[鲮鱼,[líng yú](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混养方式,其中鲫鱼放500-600尾/亩(2两/尾以上),缩骨大头放200-300尾/亩(11朝/尾),鲮鱼放300-400尾/亩(3两/尾)。

  黎柳靖认为,这个放养模式跟增城有很大区别。他们当地不可能将大头放那么高密度,鲫鱼与鲮鱼也不会放那么大规格。“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给大头喂料,这是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卖鱼之际,效益就体现出来了,鲫鱼都卖1.2斤/尾以上的,价格很好。缩骨大头价格也不错,与常规大头差不多规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0元/斤。养殖户用围网捕鱼,随时都能卖,感觉鱼塘就像个批发市场。

  缩骨大头要投料

  鲫鱼“快大”得标粗

  这次考察后,黎潮胜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除了传统的四大家鱼,他还提出要走“优质苗、大规格与中高档次”的路子,也就是要保证苗种优质前提下,引导客户养大规格鱼,养中高档鱼。为了让客户也认同这个方向,黎潮胜还多次组织客户外出参观。

  从2013年起,他重点推缩骨大头苗与鲫鱼苗,并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模式,主要思路就是在传统草鱼或者罗非鱼主养塘中,增加鲫鱼与大头养殖密度,甚至主养鲫鱼或者大头。

  缩骨大头方面,黎潮胜建议养殖户放到200-300尾/亩。很多养殖户都认为大头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超过80尾/亩很难长大。黎潮胜希望养殖户能够投喂鱼种料,这样能够加快生长速度。

  鲫鱼方面,黎潮胜希望养殖户也能像鲮鱼一样标粗。以往,当地好多养殖户都会买回鲮鱼水花后标粗再放塘。“现在这些标粗塘正好可以给鲫鱼标粗用。”黎潮胜表示,鲫鱼长得慢,要想加快速度,就必须标粗。他建议养殖户5、6月份买回朝苗后就标粗到年底1-2两/尾,然后过塘,到2-3两/尾就开始全程投料饲料。这样一来,5-6个月能够将鲫鱼养至1斤/尾。

  标粗过程中鲫鱼发病率会比较高,尤其容易发生孢子虫病。黎潮胜建议养殖户坚持用“三才星”酵素菌调水,每1-1.5个月杀一次虫,再拌喂一些中药预防。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