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气温水温适宜,是河蟹完成最后一次脱壳进入育肥和销售阶段,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年底的产量。此阶段白天很热,夜晚比较凉爽,水温温差较大,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易变,极易诱发各种疾病,切不可掉以轻心。
1、合理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保持良好水质。池塘中的残剩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等废物会败坏水质。为保证水质清新要勤换水,蟹池水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保持在3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左右。池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每亩可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5公斤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大于40厘米的,酌情施用有机肥,培肥水质。一般应每10-15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换水后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公斤全池泼洒,以15天泼洒1次为宜。
2、科学投饵[ ...],促肥长膘。9月份河蟹投喂主要以精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每天投喂量是蟹体重的8-10%,以投饵后2小时基本吃完为准,达到催肥增重加大规格的目的。饲料中仍需添加0.5-l%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改善河蟹体内环境,提高消化率和自身的抗病力。
3、加强病害防治。秋季是蟹病的高发季节,极易发生大规模的病害。定期采用内服药和外用药相结合的预防办法。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不定期地用漂**、蟹宁、光合细菌等泼洒全池。每月用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磺胺类药物等拌饲投喂3-4次。重点做好河蟹“颤抖病”、“纤毛虫病”、“生物敌害”等的防治工作。
4、科学管理,早晚巡塘。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大,河蟹已接近性成熟时期,河蟹活动力增强,容易上岸,此时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河蟹有无外逃现象,防逃设施是否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