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河蟹养殖,就是一场伊乐藻和蓝藻的“战争”


高温期河蟹养殖池塘的主要矛盾是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和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的矛盾,此消彼长,此强彼弱,有矛盾即有“战争”。

“战争”双方:水草(以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为代表)和藻类(以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为代表)。

“战争”形势分析:伊乐藻活力[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好、数量多、净水能力强,则藻类不易暴发[暴发,汉语词汇。],水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高,利于河蟹养殖;反之伊乐藻活力下降、数量少、净水能力弱,则蓝藻随时准备暴发,一旦暴发,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草腐烂更快,不利于河蟹养殖。

“清水出大闸蟹”,我们希望在高温期,河蟹池塘水体有较高的透明度,这样河蟹“发头”更大。所以这场“战争”,我们更希望水草占据优势,蓝藻不要暴发。

我们如何让水草赢得这场“战争”呢?

1、保证水草数量60%以上
高温期伊乐藻活力下降、净水能力减弱是必然的。水草净水能力虽然减弱,但仍然有净水能力,因此保持一定数量的水草,藻类才不容易暴发。

2、水草排兵布阵,“成片布局”是基础
“成片布局”水草优势多,水草不容易遭到破坏、抗风险能力强,蓝藻不易暴发。


3、提高水草活力,正确选择保草肥
碳肥、微量元素长草不长蓝藻,所以强烈建议使用“活力碳”+“利菌多”养草,“草根生”养根。提醒,切莫“好心做错事”,错误选择肥料导致蓝藻暴发!

4、水草的“救兵”:绿萍[细绿萍(Azollaimbricata[Roxb.]Nakai),也叫满江红、红萍、绿萍。]、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水葫芦、“水鳖”等
根据水草的具体情况选择搭配:如果水草够强大,能完全占优势,不用“救兵”;如果水草数量有,但是活力差,需要绿萍帮助,降低暴雨、台风、大缺氧等过后藻类疯长的可能性;如果水草数量少,必须搭配“水鳖”、水花生、绿萍,由于该类水生植物净水力差,建议数量多、布局好,虽然这样做也很难避免蓝藻暴发,但是能降低其暴发的概率,且利于河蟹最后一次蜕壳。

“水鳖”

绿萍

5、保证增氧能力(0.5kW/亩),延长增氧时间(依据池塘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检测数值)
充足的溶解氧,水草活力好,溶解氧不足,水草腐烂加速,所以建议增氧能力能够达到0.5kW/亩,水草腐烂的概率很低。增氧机开多久?建议参考池塘具体的溶解氧数据,因此首先多进行溶解氧的检测。

溶解氧检测设备

“小黄帽”溶解氧监测仪

6、下风控杀蓝藻,局部控杀蓝藻
不建议盲目全塘杀蓝藻,气温35摄氏度[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以上杀蓝藻缺氧风险太大,且对水草伤害太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水草一旦活力下降,蓝藻反弹暴发的概率更高。

7、打好“关键战役”:暴雨、台风、大缺氧、加水换水后,藻类极易暴发
建议:池塘搭配绿萍;极端天气或加水换水之前使用“底居安”改底,之后使用“碧水安”+“氧速保”稳水。

釜底抽薪,从底部切断蓝藻营养,“底居安”的作用原理:其一、“提底肥”,将底部“垃圾”释放到水体中,进入物质代谢;其二、直接分解底部垃圾。经常使用不返底,不怕“关键战役”。

“碧水安”+“氧速保”,稳定水质,定期使用,维持水体稳定、平衡是关键,求同存异,“世界上不能够没有坏人”——让藻类平衡,不暴发是最高境界。

8、活菌竞争
“利生多”---可以沉底的光合菌,从底部根本抑制蓝藻。

9、河蟹吃料要吃光,不给藻类添机会,不给水草添麻烦
多吃多喂,少吃少喂,把握好饲料投喂,降低池塘污染。

10、水草遮光
从5月中旬开始搭建遮荫棚,高温期水温可降低2摄氏度,水草可以保持较好的活力,水草腐烂的概率大大降低,蓝藻暴发的可能性很小,水草保牢的概率很大,故“高温不来,战争不在”。搭建遮荫棚,“谁先吃螃蟹,谁先赚大钱”。

遮荫棚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