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既是鱼、蟹等养殖对象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也是水体中有机物发酵分解速度加快,水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变小,池中溶氧、PH值变化幅度加大,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含量不断升高得时期。如何调控好池塘的水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促进鱼、蟹等养殖对象正常生长的关键。为此需要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调整水位,以防水温过高
养鱼池塘的水位应加深到1.5至2.0米。水位过浅,水温极易升高,过高的水温会使鱼、蟹等养殖对象新陈代谢[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水位过高,上下水[上下水,即是“给排水”的俗称。]层不易对流,池塘底部溶氧较低,有害厌氧菌[厌氧菌(anaerobicbacteria)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大量繁殖,氨氮、**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明显升高,应多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促进上下层水对流。养蟹池塘的水位应控制在1米左右,池塘四周沟槽的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加水时应慎重,注意外来水源的水质情况,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池塘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多少及大致种族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