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是一项见效快、效益高、前景好的立体种养新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和生物肥[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和生物农药[生物农药(Biological pesticide)是指利用生物**(真菌,细菌,昆虫**,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少喷或不喷普通农药),可使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与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相得益彰,获取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这项技术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一、田块选择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灌排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的田块,四周挖成深0.4米、宽1米的环状沟渠,作为水稻晒田时河蟹栖息场所。田埂要坚实牢固,内坡与外坡的比例为1:3,高度和顶宽均为0.5米。田埂四周设置防逃塑料布,地上高度5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埋入20厘米,每隔50厘米用木(竹)杆固定,并应围好铁丝网。进、出水口处设置防逃网。
二、养殖技术
蟹种选取个头均匀、肢体完整、性未成熟和健壮的优良个体,放养日期为6月20日前后,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0.45只。采用动、植物混合饵料喂养,前者应占饵料总量的30%。日投饵量为河蟹总体重的8%-10%。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饵喂养。放养前期水层宜浅,10厘米即可,以利于提高水温及河蟹蜕壳;中期水层要深,以15厘米为宜;后期要勤换水。养殖期间注意防治纤毛虫,严格防止蛙、蛇、鼠等天敌侵害。水稻收割前后,在蟹田放水下游的沟渠内多设几处陷阱和袖网,以捕获大部分顺水逃逸的成蟹[稻田养蟹: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惠互利。],剩余部分可以采用灯光诱捕和人工捕捞。
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盛产水稻的辽宁省大洼、盘山、大石桥和东港等4个县(市),2000-2001年累计推广稻田养蟹面积33万多公顷,平均每公顷投入蟹种费1500元、饵料费3525元、防病药剂费675元、防逃器具费750元、工程设施费1350元、用工时费2700元及其他支出[一般概念中的其他支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地方外事业务费和兵役征集费、军事供应站经费、公房收租试点支出、看守所拘留所经费、流窜犯收容站经费及未列项目的临时性支出等。]1050元,合计11550元,生产成蟹340公斤,平均每公斤成蟹销售价68元,获取产值23256元,纯收入[衡量工程价值的另一项经济指标是工程的纯收入,也就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的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11706元。每公顷水稻投入成本费4350元,生产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优质稻谷9427公斤,每公斤稻谷销售价格1.3元,每公顷稻谷产值12255元,纯收入7905元。每公顷稻、蟹共获纯收入19611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