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茶饼置火上烧数分钟,微燃时取出,捣碎成粉,加适量水拌和,手捏成团、松手散开,放置5小时后再用。把要捕捉泥鳅的河、塘、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等水体,排水[排水是指人为控制水的流向,人工排水。]至刚好淹没底泥[底泥(Sediment)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为止,凡高出[高出(1579—1630) 字孩之,海阳县徽村人。]水面的泥堆都要铲平。再在沟、池底部或稻田四周用泥堆成高出水面的聚鱼泥堆,泥堆面积0.5~1平方米。一般每亩用5~6公斤茶饼,加水后于傍晚全面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聚鱼泥堆上不泼洒。泼洒后,不能排水或注水,人也不能到中间走动。在茶饼的作用下,泥鳅钻入高出水面的聚鱼泥堆。次日早晨,将聚鱼泥堆用泥围住,排干水聚捕泥鳅。在水温15~25℃情况下,起捕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