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青鱼主养模式就是现阶段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池塘高产高效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指在1亩池塘中产青鱼1吨,产值1万元以上,利润5000元。其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条件
面积20亩左右,池深2米以上,每个池塘配备1台功率3.0千瓦的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或两台功率1.2千瓦的增氧机。
二、清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一般在投放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前10-15天左右,每亩池塘用80-100千克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杀菌消毒,7-10天后待生石灰毒性完全消失即可投放鱼种。也可以带水清塘,每亩水深 1米 用生石灰120公斤左右全池拨洒。
三、鱼种的选择及放养
通常在春节前后放养,最晚应在水温6℃左右放养完毕。鱼种投放前先以10~15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溶液[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或者3%~5%的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
四、饲养管理
1、投饲量。全年投饲量根据目标产量、饲料系数确定。一般每亩投配合饲料总量为1500㎏~2000㎏。按3月份至6月份15%~20%,7月份至9月份65%~70%,10月份至12月份10%~20%分配投饲量。日投饲率控制在1%~4%,并视天气、水温、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鱼的摄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为满足青鱼的正常生长需求,要求每亩投喂鲜螺、蚬用量不得少于1000公斤。螺、蚬的投喂集中在生长旺季的6月至10月。
2、日投饲次数。从三月中旬开始投饲,2?-3天投饲1次;当水温达到 18℃ 以上时,逐渐增加投饲量,转为每天投喂。螺蚬日投1次,配合饲料日投2次。投喂时间为上午8点至9点,下午3点至4点。
(一)水质调控
1、池塘水质要求。池塘水质应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保持在25—35厘米。
2、合理施肥。视季节和水质情况,少量施肥。以无机肥为主,每亩施氮磷肥(1:1)或生物肥5~10公斤,用以调节水质。
3、加水换水。每月加水1~3次,每次加水使池水水位升高10厘米。当水质老化变黑时,应及时换水或加注新水,换水量为原池的1/4~1/2。
4、机械增氧。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按照“晴天中午开,*天清晨开,连绵*雨半夜开”的原则开增氧机。在无冲水条件时,6月份至9月份,每天午后开动增氧机1~2小时,通过增氧改善水质;遇鱼浮头时应及时连续开机增氧,直至浮头消失后1小时左右,方可停机。
5、化学调节。pH值低于7.0的池塘,每月泼洒生石灰浆1~2次,每亩池塘每次用生石灰10~20公斤,使池中的pH值恢复到正常水平。
6、生物调节。每月拨洒光合细菌1次,每亩池塘每次投放浓度为80×108个~90×108个的光合细菌1~1.4㎏。
(二)日常管理
1、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摄食、鱼体活动、环境及安全等情况,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2、防止鱼类浮头和泛塘。根据巡塘检查结果和天气等情况适时调节水质,开机增氧或施放化学增氧剂(如过**钙)。
3、保持池塘卫生。及时捞除并处理好残渣和病鱼、死鱼,清除池边杂草和水面杂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
4、检查防逃设施。经常检查进、排水栏鱼设施;加注新水时应用1mm孔径的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苗及卵进入池塘,同时防止塘内鱼种顶水逃逸。
五、病害防治
(一)预防措施
1、鱼池清整、消毒:1)鱼苗池消毒:鱼苗池放鱼前15天按生石灰180~230克/立方米或三氯异氰尿酸3~5克/立方米的浓度进行药物清塘、消毒;2)池塘清整:冬季干塘后,清除池塘过多淤泥,任其曝晒或冰冻,使池底呈龟裂状,并修整池埂、塘坡、进出水口和渠道。
2、鱼种消毒:鱼种投放前先以10~15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5%的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然后将鱼种缓慢放入池塘,以防鱼种在运输过程中体表损伤而发病。
3、饲料消毒:投喂的饲料应新鲜、清洁、卫生。螺蚬洗净后选取鲜活的投喂;青饲料用3~5mg/L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溶液浸泡20~30分钟;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或喷洒肝胆康复剂和维生素C,预防青鱼肝胆综合症。
4、食场消毒:a)一般每月用漂**消毒1~2次,每次用漂**250克,溶化在12.5公斤清水中,在食场泼洒;b)在鱼病流行季节采用药物挂袋、挂篓进行预防。每个食场可挂篓(袋)3~6只,每只装漂**40~60克,每天换药一次,每次连续3天。
5、渔具消毒:在发病池用过的渔具应在阳光下曝晒1天消毒,或用浓度为3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用10mg/L硫酸铜溶液浸泡30分钟;在分池、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应细心,避免鱼体擦伤、冻伤,诱发水霉病。
(二)鱼病流行季节的预防
在4月底5月初和9月至10月鱼病流行季节,用90%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池塘1米水深用330克,预防杀灭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2天后再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一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含氯制剂可选用:漂**、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二**氯、二溴海因等,使用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发生,生石灰用量为每亩池塘1米水深用15~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