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的淡水养殖技术

花鲈又称赛花鲈,是海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主要品种,通过人工驯化在淡水养殖生长快、病害少、效益高,肉质优于加州鲈。现介绍花鲈在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2-8亩左右为宜,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水源要充足,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洁净无污染。池塘清整方法与常规养鱼相同。

  二、夏花的淡化[淡化,是指淡化驯养,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海水养殖品种的淡水驯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从沿海购捕回的夏花要放在罗氏沼虾育苗池进行淡化处理,开始池水盐度要和苗种产地盐度相一致,接着每天抽去1/3池水,后加入等量的淡水,要注意充气增氧,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新鲜鱼糜,淡化时间7天,进行逐渐淡化。为提高花鲈夏花的成活率,要及时把淡化的夏花放在0.5-1亩的小池塘培育或用密目网片[网片是用于煤矿护顶、隧道、桥梁建设、路基网筋、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在养殖池塘的一角围一面积约为池塘10%-20%的小池,放养量每亩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养殖池平均放养1000尾左右。要注意做好花鲈夏花肥水下塘,还要进行人工诱食、训饵使其逐步转食,开始投喂鱼糜,20天后投喂新鲜小鱼块。每天投饵[ ...]2次,投饵时要用工具拍打水面,以引起鱼苗的注意,然后将饵料带水泼撒投喂,泼撒要均匀,使夏花吃饱。待花鲈逐渐长大,活动能力较强后,可定点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培育期间因密度较大,要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及时加注新水,以防止缺氧和水质恶化。用网片转养的要经常清洗网片,以利水体交换。每7天用万消灵0.2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1次进行水体消毒。发现有斜管虫等寄生性虫类为害,用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和硫酸亚铁合剂治疗。夏花经1个月左右培育,一般长到9厘米长以上,即可转入成鱼养殖

  三、成鱼养殖。
  
  把培育池内的鱼种放入鱼养殖池或把网片撤去转入成整池养殖,同时每亩塘搭养250克/尾左右的白鲢50尾,以改善池塘水质。成鱼养殖的主要饲料是鲜野杂鱼和冰冻海鲜。花鲈食性凶,饵料不足时会互相残杀,因此提供新鲜、适口、充足的饵料极为重要。鱼种放入成鱼池时,投饵范围要广,使其有效多的摄食机会,以后逐步定时、定点投喂。定点:小塘1-2个,大塘3-4个;定时:每天喂2-3次,时间上午7-8时,下午4-5时,或上午7-8时、下午2时、4-5时,投饲量分别为日投量的40%、60%,或30%、20%、50%;定量:日投量为花鲈体重的6%-12%,11月后为3%。投饲时用苗种培育时拍打水面的方法,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拍打声就来摄食。进行抛投饲料,开始少抛,当鱼群争食时快抛多投,鱼快吃饱时转慢抛少投,全过程约需20-30分钟。

  四、日常管理。
 
  花鲈养殖要求水质清,溶氧保持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左右,因此要抓好水质调控,要勤换水,特别在高温季节,还要加满池水。此外成鱼养殖期要定期用生石灰化水消毒水体,改善水质。还要避免池内蓝绿藻繁衍,影响花鲈鱼的肉质。防鱼病,每月泼洒一次万消灵(0.2毫克/升)。发生寄生虫,可用晶体敌百虫或硫酸铜全池泼洒,细菌性疾病用万消灵0.3-0.5毫克/升全池泼洒。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