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的首要原则是贯彻健康养殖,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清塘一定要彻底,鱼苗、鱼种下塘前须用3%的食盐水进行鱼体消毒;做到“四定”投饲;定期换水,在高温季节应大量加注新水,改善池塘水质条件,每20天每千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25~30kg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注意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和搭配比例;定期投喂药饵等。一旦发生疾病就要及时准确诊断、精确用药。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1、肠炎病
病原[病原,指病因。]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腹部膨大,*门红肿,鳍部充血,有时体表可见到充血斑点。解剖鱼体,可见到腹腔内充满腹水,肠道充满**脓液。此病可引起严重死亡。
防治方法内服“复方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每100kg饲料添加100g,5~7d为一个疗程;外用“溴氯海因”,每千平方米水深1m用300g,3d后再用一次。
2、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病
病原小瓜虫
病症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和鳃上有许多白色点状胞囊,鱼体明显消瘦,刮取病鱼胞囊粘液镜检,可见大量小瓜虫缓缓运动。该病可引起鱼种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每千平方米水深1m可用辣椒400g、生姜150g煮成4kg水全池泼洒,连续2~3d,或60~80g/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甲醛溶液浸泡鱼种10~20min,隔天再用一次;同时用甲醛溶液15—20g/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使用,连用2~3d。
3、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病症受感染的鱼体和鱼卵[拼音yúluǎn 注音ㄩˊㄌㄨㄢˇ引证解释1.鱼的卵。]上可见一层白色棉絮状的菌丝。可使亲鱼受伤部位肌肉腐烂,病鱼瘦弱而死。鱼卵感染后,若不及时处理,菌丝迅速蔓延,也会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亲鱼下池前用400g/立方米的食盐和400g/立方米的小苏打合剂浸洗10min;在鱼卵孵化期间,要确保良好的孵化用水,控制适量水体交换,每天用3g/立方米高锰酸钾消毒鱼卵10~15sec.。
4、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
病原斜管虫和车轮虫
病症虫体寄生在鱼的体表、鳃、鳍等部位,**鱼体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离群,常沿池边狂游,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0.7g/立方米全池泼洒。
5、锚头[锚头在整个工业中其实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注浆,桥梁建造,稳固土坡,结构安装,互联网等等领域都有应用。]鳋病
病原锚头鳋
病症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马尾松叶25g捣汁,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