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一龄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常规培育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低(一般只有30%左右),规格小。采取强化培育技术,可使草鱼一龄鱼种成活率达80%以上,出池规格达100~150克/尾。具体措施如下:
改善池塘环境 鱼种池偏小偏浅,鱼种常发生浮头现象,不仅抑制鱼种生长,而且影响水质。池塘水深达到2~3米,面积增至3000~5000平方米,同时配备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每亩0.5千瓦),在此条件下,只要排灌水方便,投喂施肥得当,草鱼夏花下池[ ...]1个月即可长到10厘米,比一般浅水池塘多长3厘米左右。
适时放养 目前在生产上采用温室人工繁殖早繁苗效果较为明显。但放养过早,鱼苗遇低温易冻死,水温稳定在15℃以上方可放苗。配养鱼适当晚下池,以进一步扩大主养鱼的规格,加强其争食能力。特别是鲢鱼苗与草鱼苗争**饲料[精饲料又称精料,是相对于粗饲料而言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内含营养成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可消化养分含量多的一类饲料。]的能力强,因此鲢鱼苗应比早繁的草鱼苗晚下池40~45天。每亩培育池总产鱼种500公斤以上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草鱼夏花3000~3500尾、团头鲂800~1000尾、鲤鲫鱼1000~1500尾、鲢鳙鱼1500~2000尾。
培育天然饲料 清池后,每亩施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400~500公斤。用毛竹将水面隔成“十”字形,然后每亩放入浮萍种15~25公斤。5月份以后每隔2天每亩施有机肥35~40公斤,或用1公斤碳酸氢铵加500克过磷酸钙稀释后全池泼洒,以加速浮萍繁殖,培育适口天然饲料。
注重投喂冲水 草鱼夏花下池后不控制吃食量,吃完就投,要求在配养鱼下池前草鱼达10厘米以上,且规格均匀。草鱼夏花下池时主要以枝角类和浮萍为食,在浮萍吃完前2~3天,让鱼种转食切细的轮叶黑藻。高温、闷热、雷阵雨天气适当控制投喂量。水温降至30℃以下时,抓紧时间喂足饲料。全年每亩精饲料投喂量在800~1000公斤,青饲料投喂量为1500~2000公斤。
一龄草鱼种以食草为主,粪便多,水质易肥,必须经常冲水。夏花下池后20天内,每隔2天补注一次新水,每次10厘米深,20天后除经常补充新水外,还应排放掉部分老水。水的透明度维持在35厘米左右。9月下旬以后逐渐减少冲水次数。
加强鱼病防治 草鱼夏花下池前用3%~4%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洗15~20分钟,杀灭鱼体表和鳃部的病原体;草鱼长到10厘米左右时,注射草鱼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灭活**,预防草鱼出血病;7月底和8月初各用生石灰液(20~30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一次,防治细菌性烂鳃病;8月中旬和9月中旬用硫酸亚铁(0.2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一次,防治肠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