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对鳖饵料效率的影响


1、投饵[ ...]次数和投饵量:习惯认为给鳖投饵应在上午8时左右,下午6时左右,2次为宜。主要理由是:

(1)鳖一般在上午日出后1~2小时到日落前喜到岸上晒背,这段时间不宜投饵。

(2)鳖虽具有夜间[夜间是个词。]活动的本性,在自然界以夜间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为主,但在露天池中夜间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低,还是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投饵好。

(3)鳖喜静怕惊,人频繁出入池边对鳖是一种威胁,见人逃窜时会把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带到水中,造成浪费,再者考虑到劳动量[劳动量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耗费量,它包括体力劳动的耗费量、脑力劳动的耗费量和生理力劳动的耗费量三个方面(详见“劳动的分类”。],所以1天2次投饵是比较科学的。

鳖摄食量变化规律是:随着个体长大,单位体重的摄食量逐步减少,以人工配合饲料(干重)为例,在最适温度范围内,稚鳖阶段每天的投饵率为体重的6%~8%,幼鳖3%~5%,成(亲)鳖一般2%~3%即足够。每天饵料量的分配,一般为上午投喂总量的40%,下午投喂60%。

2、生长量[生长量是指生物中指单个体或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质量、结构、形态指标变化的数量。]与投饵量的修正:由于对鳖的摄食习性不了解,或者为了追求高生长率[亦称生产速度(德Wachstumsgeschwindig- keit)。]和产量,往往“投饵不足”或“投饵过量”。尤其是后者,不仅浪费了饵料,还会增加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的难度和发病几率。从理论上讲,当饵料系数为3.0时,所产生的水质管理和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问题,将是饵料系数为2时的150%以上。可见寻求鳖的最好生长率和饵料效率之间最理想的平衡——最适投饵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经验最适投饵量大致为鳖饱食量(一次正常投饵,鳖停止摄食前所能吃掉的饵料量)的90%左右为最适投饵量,这样不仅能使饵料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减轻水质管理难度和降低发病率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