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养殖泥鳅增收的七个关键步骤


  一、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的庭院周围,选择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良好、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池的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以上。池底和四壁用石头、砖块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泥沙浆抹光。下游距池30厘米处开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备,以防泥鳅逃逸。

  二、清池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亩用50公斤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新水,读音(xīn shuǐ),汉语词语,一般是指新汲之水或春水。],并适量施些粪肥,以培肥水质。待7~10天石灰药性消失后,方可放养泥鳅种。

  三、放养鳅种。按每平方米水面500~750克计算投放鳅苗。鳅苗要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雄三雌的比例搭配。雌鳅的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力极强,一条雌鳅一般年产卵2~3次,产卵万粒左右。
  四、强化投铒。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养殖时,除施肥培育天然铒料外,还可投以动物性铒料,如蚯蚓、蚕蛹、鱼粉等。也可搭配一些谷糠、豆饼、米饭、菜叶、水草等植物性铒料。投铒量:3月份[月份属于文化类,包含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都可称为一个月份,并且有较多别称。]为池内鳅重的1%;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秋末越冬不投。投铒应置食台上,以免浪费。应注意投铒适量,宜在2~3小时内吃完为好,否则会胀死。

  五、勤换新水。要经常观察水质变化,防止池内过肥。如发现泥鳅时窜出水面,说明水中缺氧,应换注新水。特别是在雷雨、闷热天气时,更要勤注新水增氧,以防止泛池死亡。

  六、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疾病。每天巡池清扫食场,每隔15天左右用漂**液全池泼洒消毒杀菌。治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最好采用中草药防治,如大蒜可防治泥鳅肠炎,菖蒲可治烂鳃病等。

  七、消除敌害。如常见的水蜈蚣、夹子虫等,可用灯光诱杀。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