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预防甲鱼疾病


  近年随着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价格的持续稳定,其他水产品价格的回落,新一轮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甲鱼热又在全国悄然兴起。由于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温室[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设施比以前更简便实用,但养殖密度的增大使病害发生的机会增多,稍一疏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温室养殖又是现代加温养殖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年养殖的成败,本人认为温室养殖成功的关键是如何通过科学日常管理防止甲鱼生病。现就本人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作一介绍。

  首先是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选择。饲料占整个养殖成本的50%左右。饲料的选择对养殖户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养殖成本大小、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笔者认为应该选择质优价廉、利于甲鱼摄食、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的品牌饲料。

  其次平常管理应勤观察,粗细结合,防重于治。现就三个易发病阶段加以探讨:

  一、初放养(进苗后1个月内)

  这一期甲鱼初放,规格小,饲料采食量不大,水质相对清瘦,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很难调节。较好的办法是放苗前一周进水,用黄泥1斤加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25克每立方米水拌浆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苗进池前12小时~24小时用溴氯海因0.8ppm~1.0ppm泼洒一次。饲料以1小时~2小时内吃完为宜,初期以食台板略有残渣为佳,这样做对小甲鱼生长有利,尽量避免甲鱼规格差异,又能使水体迅速变肥,减少小甲鱼受伤而引发的真菌病。如果水体没有异味则尽量不换水,即使确实要换也不能一次换水超过1/3水体。内服药以多种维生素和增进机体免疫能力的营养型药物为主,一般是前10天~15天不用药,以后每7天~10天,用碘、溴和氯制剂消毒一次,药物选择应以稳定性强、**小的品种小剂量泼洒。

  二、养殖中期(4~5个月)

  此时多为秋冬交替时节,外界环境变化大,饲喂量较大,甲鱼生长快,温湿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代测量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比较适应细菌繁殖,水质易变化,应勤观察水体和甲鱼生长情况,水色应保持在浑**,较浓无异味,并适时添换新水,但以排污为主,换水量最好不超过1/2。内服以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类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服用。西药每3天~5天用一次,用量为2克~3克;中药为7天~10天,用量为20克左右。外用以碘、溴和氯制剂为主,生石灰每月用2次~3次,以调节水体pH值,减少病菌的大量繁殖。

  三、甲鱼出温室前

  这一阶段甲鱼规格较大,生长快,外界温度回暖,室内养殖时间长,摄食量大,加上排泄物多,水质较差,水体很难控制。

  此时甲鱼内脏负荷较大,如有不慎内脏很易出毛病,同时诱发体表症状的出现。应适当加大换水量,注意观察,尽量保持水环境的稳定,饲料量应适当控制以防甲鱼拒食诱发病害发生,内服以调理甲鱼生理机能增强抗病能力的营养剂和药物为主,抗生素类药物也要增加用药频率,保肝利胆药要经常添加,增强甲鱼抗应激能力,防治甲鱼出温室后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大而继发其他毛病。外用消毒药剂量和次数应适当加大,抗生素类药应慎用,经常更换品种泼洒,消除体表病症,利于甲鱼生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