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的控制
图8
河蟹池蓝藻(图8)一般发生在光照充足的持续高温期,水草
[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生长良好的河蟹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很少发生蓝藻形成水华的现象
[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蓝藻的发生是河蟹池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极度恶化的表现,一旦出现蓝藻水华,河蟹通常会出现上岸或上草以及减食或拒食现象。
防治河蟹池蓝藻主要措施以生态调控为主,包括放养足够数量的花鲢、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水草合理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常性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加强对有机污物的分解、定期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
[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促进氮的利用。发生蓝藻水华后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杀灭,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下风岸蓝藻密集区使用硫酸铜进行小范围杀灭。
2、红色水质控制
河蟹池红色水质(图9)是金藻、甲藻等藻类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
[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的一种现象,多发生于淤泥深、有机污物多的河蟹池。水色
[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一旦变红说明水草底部有腐烂和水质有恶化的现象。当金藻、甲藻形成优势种群后一旦遇到**气候会发生“倒藻”现象,直接引起河蟹产生**反应。
图9
预防水色变红可采取放养足够数量的白鲢、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水草合理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常性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加强对有机物的分解、定期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促进氮的利用。河蟹池发生红色水质时应及时使用“水立爽”或“中博高”、“底立爽”1次,然后配合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
[磷酸氢钙,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1-2次调节水质。
3、黑色水质控制
河蟹池黑色水质通常是水体有机污物过多并发生厌氧分解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少数情况下是由于隐藻形成优势种群后的结果。水色一旦变黑,说明水草底部有腐烂和水质有恶化的现象,蟹池水体的氨氮或**酸氮升高、溶氧降低、河蟹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上岸或上草现象,严重时会诱发河蟹黄鳃、黑鳃、烂鳃病,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
预防水色变黑主要是清除池塘过多淤泥、定期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和磷酸氢钙、保持水草合理的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尤其是不能出现大面积致密成团的水草生长区。蟹池水色变黑时,可使用“水立爽”或“中博高”、“底立爽”1-2次,然后配合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