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鲟的受精卵、仔鱼及幼鱼运输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史氏鲟[史氏鲟(学名:Acipenser schrenckii):是中国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的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及幼鱼在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过程中的高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原则上讲,史氏鲟的受精卵从脱黏到破膜前都可运输,但必须在破膜前运到目的地[想要达到的地方。],以防止因运输途中受精卵破膜引起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变坏而引起刚破膜的仔鱼死亡。用于运输的受精卵的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应在80%以上,因为低受精率的受精卵在运输中死卵容易破裂,从而污染水质,引起运输成活率下降,因此,低受精率的受精卵不宜进行长途运输。

(二)史氏鲟的仔鱼运输应选择在仔鱼进入底栖生活以前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因为,当仔鱼进入底栖生活后,捞鱼等操作较困难,易于伤及鱼体,致使运输成活率不高。

(三)史氏鲟幼鲟的运输在运输的前一天停止喂食一天,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鱼体排泄物[排泄物指一生物的消化系统中任何排泄的固体或液体,通常指人类的。]过多而污染水质。另外,因幼鱼阶段的史氏鲟已具备了成鱼的状态,身披五行坚硬的骨板,个体也已较大,故装运的容器不宜太大,以免因容器过大,装运得过多而造成鱼体的互相擦伤,进而感染疾病而造成运输死亡率上升;运输时选用的尼龙袋[特性尼龙的韧性好,耐磨,容易洗,尼龙布袋分有涂层和无涂层,有涂层的是弹性尼龙布,无涂层的是无弹性尼龙布。]质地要结实或用双层的尼龙袋,防止被鱼骨刺破而造成鱼的死亡。

(四)无论是受精卵还是仔鱼、幼鱼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均应采取降温措施,这是提高其运输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因在运输过程中,鱼的体力消耗较大,造成体质下降,因此,运到目的地之后,一定要进行缓苗处理。在缓苗处理过程中,水温与水质调节至关重要,一定要按技术要求将水温和水质调到鱼体最适范围内,防止因水温和水质的过大变化而引起短期内的大量死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