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常见病烂尾病防治


  病原  柱状屈桡杆菌,点状气单孢菌

  症状  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早期,鳍的外缘和尾柄处可看到**或黄白色的粘性物质。严重时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糜烂,再严重时尾鳍烂掉,尾柄处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甚至导致继发性细菌性败血病[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

  流行情况  夏季高温季节容易发病,特别是在鱼体受伤情况下,可发生在各种规格的鳗鱼中,但以黑仔和稚鳗阶段危害较严重,特别是经常搬运造成皮肤损伤、粘液脱落时最易发生。

  防治措施 
  (1)过池、选别、搬运中要操作细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注意过池时要对鱼体消毒,可用1ppm"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浸泡鱼体10分钟~15分钟。
  (2)发病后可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使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成0.2ppm或"百毒净"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3ppm;也可用"二溴海因[人物简介:海因,当代著名诗人、收藏家、艺术评论家。]"按照1.5米水深0.05千克~0.15千克/亩用量泼洒,隔天再泼一次。对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体可选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ppm~0.3ppm。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