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月份浙江湖州地区黄颡鱼“烂皮”处理案例



2015年8~9月湖州地区多有黄颡鱼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特别是千金镇和钟管镇)出现烂皮现象,严重者全塘“覆没”。在此阶段,困扰养殖户主要有3点问题:1.出现烂皮的黄颡鱼沉底死亡,发现较晚;2.出现烂皮,黄颡鱼不吃料,内服[内服是汉语词汇,拼音nèi fú,出处《尚书·酒诰》。]药物无法起作用;3.养殖户在多次使用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剂后,效果差、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条件变的更差。针对以上现象,南通巴大湖州片区全体人员在此与养殖户分享我们处理5个池塘出现黄颡鱼烂皮的的一些经历。

一、基本信息


二、建议[建议,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处理方案

1.用户冯老板

池塘黄浊水,肝胆糜烂、胆囊肿大,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情况较轻。
建议方案:①解毒。
②降**。
③泼洒培藻产品。
④停止内服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拌保肝利胆类产品3~4天,特别是要添加黄连解毒散或板黄散类等解毒,;过1周后,再内服抗生素。
⑤水质条件改善后,外用[外用是汉语词语,读作wài yòng,意思是用于对外作战。]1次消毒。

2.用户沈老板~千金

池塘下风口处有蓝藻,黄颡鱼烂皮情况较轻,前期已外用2次消毒产品。
建议方案:①下风口排蓝藻,池塘补充磷肥。
②内服恩诺沙星[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保肝类产品+Vc,持续2个疗程,1疗程4~5天。

3.用户沈老板~钟管

2个池塘由于过度消毒均为黄浊水,池塘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均偏高,病鱼肝脏糜烂、肾脏有黑点。1个塘(编号:塘1)死鱼情况严重(最多1天死鱼近1000斤),1个塘(编号:塘2)死鱼情况较轻。
建议方案:塘1:由于黄颡鱼已长成上市规格,建议直接卖鱼。
塘2:①解毒。
②降**。
③泼洒藻种+培藻产品。
④吃食转好后,内服恩诺沙星+保肝利胆类产品+Vc。
⑤水质变好后,外用1次消毒。

4.用户杨老板
池塘黄浊水,但在下风口部分区域水色开始转变;**酸盐偏高;死鱼现象较轻。
建议方案:①降**。
②外泼培藻产品。
③**底改。
④水质变好后,消毒1次。

三、处理结果

水色明显变好,氨氮、**酸盐降低;黄颡鱼烂皮现象逐渐减轻至无死亡;黄颡鱼开始吃料,吃食量稳步上升。
4分析2015年8~9月黄颡鱼出现烂皮可能由以下4点原因造成的:
1.天气情况异常。
2.水质条件不好,加上用户多次外用消毒,造成池塘水质逐渐恶化。
3.池塘消毒工作不到位,造成池塘底泥中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加快皮肤和肌肉溃烂。
4.日常管理中没有定期拌内服药,鱼体内有害菌的的大量滋生。

五、建议

1.“养鱼先养水”。注重水质调控,确保池塘内有益菌和有益藻的数量,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日常管理中,要定期消毒、拌药饵,减少池塘中有害菌数量,提高鱼体疫力。
2.鱼病主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养殖户在巡塘时重点关注黄颡鱼活动情况,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如果发现有烂皮时,要考虑池塘环境,不要直接特别是连续外泼消毒剂。养殖户可以联系南通巴大服务人员进行指导,或直接将病鱼带至通威技术服务中心进行检测。
3.拌药饵投喂时,应注意抗生素的用量及使用时间,避免抗生素对肝胆的毒害。
4.在“烂皮”黄颡鱼后期恢复阶段,重点关注水体环境。好的水体环境利于黄颡鱼的后期恢复。



作者:南通巴大饲料有限公司 李宏伟、尤少洋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