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肤霉病。
1.病原:我国常见的水霉[水霉是真菌的一属,属于鞭毛菌亚门,水霉科。]病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有新株形异霉、反常异霉、同丝水霉、多子水霉、寄生水霉、尾细囊霉、两性绵霉及腐霉等。菌体一般由内外两种不同丝状菌丝[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组成。内菌丝分枝细而多,生长在鱼体肌肉之内,具有吸收养料的功能;外菌丝分枝少而粗壮,在鱼体表肉眼可见有灰白色的絮状物[基本解释 1.悬浮于液体或从液体中沉淀的小而松散之物料凝结块。]。
2.症状:此病为尼罗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的主要病害,在越冬期间更易发生。发病时,鱼体表面像旧棉絮状的菌丝伸入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许多肌细胞**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肌束,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它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使病鱼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3.防治方法:在拉网、运输和放养过程中操作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鱼种发病时可采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或400毫克/升食盐和400毫克/升小苏打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