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苗温室加外塘养殖模式下的养殖特性


鳖温室[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加外塘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模式[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近年来逐渐被养殖户所推崇,原因是这种养殖模式既解决了温室养殖鳖的品质问题,又克服了纯外塘养殖模式养殖周期较长的缺点,通过这种养殖模式生产出来的商品鳖肉质较好,体型、体色也都比较漂亮,市场卖价较高。目前适合采用温室加外塘养殖模式的鳖品种有黄河鳖和中华鳖等。此次,笔者采访了浙江嘉兴的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老养殖户,对鳖苗(为嘉兴当地购进的苗种)在温室加外塘养殖模式下的苗种养殖特性做了专项的了解。

在正常的设施、技术、温度、湿度的孵化条件下,鳖苗蛋的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比较高,可以达到9成。鳖苗在温室养殖阶段[阶段是中国词语,读音是jiēduàn,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区间段落。]的适宜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增氧、控温设施正常的情况下,稚鳖阶段生长速度略差于**苗,幼鳖和幼鳖以后生长阶段生长速度高于**苗,一般在温室里养殖9~10个月,平均规格能达到6两/只左右。温室养殖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重点是调控好水质,前期水质要肥,保持水色呈褐色或黄褐色,后期随着投料量的增加要注意控制水体中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物[无机化学中,硫化物(sulfide)指电正性较强的金属或非金属与硫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的含量。

鳖苗在温室养殖阶段的抗病能力优于其它品种甲鱼的抗病能力。正常养殖的情况下,经过9~10个月的温棚养殖,鳖苗出温棚时成活率一般为65%~75%,损耗率[损耗率(scrap rate,SR):一个子件在制造某个父件的过程中,变成**品的几率。]略高,以投1万只苗为例,出温棚时可以抓获7000只左右的甲鱼,平均规格为6两/只左右,饵料系数一般在1.2左右。

鳖苗转外塘后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外塘短短4个月的养殖,产量接近翻了三番。外塘养殖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重点也是要调控好水质,注意控制水体中氨氮、**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鳖苗在外塘养殖阶段的抗病能力与其它品种的鳖苗基本相同。正常养殖的情况下,同样以投1万只苗为例,出温棚时假设抓获了7000只甲鱼,平均规格为6两/只,经过外塘4个月的继续养殖,甲鱼基本不会有损耗,上市时产量可以达到11700斤左右,平均规格为1斤7两/只左右,饵料系数在1.3~1.4之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