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性菌[革兰氏*性菌 开放分类: 微生物、生物、细菌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性细菌,用G-表示。]。
2、症状:病甲鱼不摄食,沿池边或晒背场缓慢爬动,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差,腹甲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或淡**的斑点。
3、流行与危害:发病的原因是高密度放养及水质恶化,主要危害稚幼鳖,流行季节为8~11月。
4、防治方法:
预防:
①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②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或有益微生物。
治疗:
①全池泼洒二氯或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水用1克,或季胺盐碘,每立方水用0.5毫升。
②用喹诺酮[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类或氟苯尼考用20~40毫克/千克体重与复合维生素0.5克/千克体重混合拌料投喂。
③用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PVP-I)+中药(板蓝根[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可以败火解毒,预防疾病。]1份、“三黄[三黄,汉语词语,拼音sān huáng,意思是民间习俗,端午节要吃“三黄”,即黄鱼、黄鳝、黄酒。]”5份等)拌料投喂。疗效较佳。“三黄”粉是由50%大黄、30%黄柏、20%黄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