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特点
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属热带鱼类,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5℃~35℃,生存温度在15~37℃,而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热)最低温度。]在10℃以下。进入冬季,罗非鱼的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的两三天后,当气温回升时,依其抵抗力的不同损失情况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死亡,有些则是连续几天不断有死亡发生。对病鱼进行检查,可见鱼体色暗淡,缺少光泽,体形瘦弱;眼球突出,眼球晶体混浊、发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现象。但鱼鳍、鱼鳃无异常症状,体表无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寄生。解剖可见鱼腹内充水;肝脏有病变,多为**、淡**并有肿大和脂肪块。从以上症状可初步确定为细菌病或营养性疾病。
二、冬季罗非鱼患病原因
据研究表明水温、盐分、溶氧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动,或多或少对饲养鱼类有****。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特别是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无机盐[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旧称矿物质,在生物细胞内一般只占鲜重的1%至1.5%,目前人体已经发现20余种,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Fe、锌Zn、硒Se、钼Mo、氟F、铬Cr、钴Co、碘I等。]类在鱼体内[体内,常指实验观察中的事件或酶反应以正常途径发生,即在一个生物**之内进行。]积累[(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量的减少,是造成冬季罗非鱼死亡的重要原因。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E、B1、B2和锌元素时,易诱发鱼病。在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时发现:在生存温度下限时,尽管罗非鱼不会立即致死,但其活动缓慢,基本停止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因此,鱼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积累很少。当天气转暖,罗非鱼生命活动渐趋活跃,由于鱼体内营养元素不足而无法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而此时病原细菌也随温度升高而活跃,罗非鱼因营养不足导致肝肾损坏,鱼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体,造成罗非鱼患病死亡。
三、防治方法
1.改善摄食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使鱼体内维生素及无机盐类积累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这样,即使气温下降,影响鱼的摄食量,但因鱼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积累充分,也可以顺利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另外,有资料表明:越冬期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与正常养殖无太大差异,而对脂肪及维生素的需求量比正常养殖要大,所以越冬前一个月应在饲料中添加1%左右的鱼油或植物油。同时,适时加入品质上好的**素类,如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VC、汉宝**等,增加鱼体脂肪、维生素积累量,利于越冬。
2.疾病防治
罗非鱼由于营养**,病原细菌侵入而易得水霉病、溃烂病(由嗜水单胞菌引起)等病。另外,在低温环境下,也易被寄生虫寄生,如小瓜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等。因此,必须定期作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预防疾病。可以使用解毒底安、甲可净、菌藻净等。另外,当水温低于15℃时,易流行水霉病,所以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发现死鱼要及时剔除,同时施药防治,一般可使用霉菌净进行全池泼洒。同时冬季应注意增氧,定期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保持水体溶氧。如没有增氧机械,可采取人工搅水或注水、换水等措施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