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蟹主产区的调研——河蟹产销状况及后期销售策略

2018年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已近尾声,成活率、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产量已基本定局,目前至春节前后进入河蟹销售[销售是指以销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品和服务的行为,包括看为促进该行为进行的有关辅助活动,例如广告、促销、展览、服务等活动。]旺季,广大养殖户一方面进行着存塘蟹的后期管理,另一方面都在密切关注市场,市场价位达到心理价位时,将随时出手入市销售。为全面了解苏北地区2018年河蟹养殖和销售情况,笔者对主养区江苏盐城市[盐城,隶属于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市域面积1.]盐都区[盐都区隶属盐城市,位于江苏中部偏东,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部,新洋港上游。]河蟹重点地区、养殖大户和零星户进行了调研,现整理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盐都区河蟹养殖基本概况

1、养殖面积[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逐年增加
盐城市盐都区位于江淮腹地,河蟹增、养殖已有3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中国河蟹之乡,是苏北地区最大的河蟹产地之一,河蟹养殖业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该区水产养殖面积25万多亩,养殖主品种由大宗淡水鱼、热带虾(南美白对虾[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罗氏沼虾)逐渐转向了河蟹。2018年河蟹养殖面积18.5万亩,其中蟹种培育1万亩。由于养蟹相对于其他品种养殖效益高,成蟹养殖面积比2017年增加了约3万亩,除新开挖蟹池8000亩外,荷藕种植因价格低、常规鱼类养殖因爆发鱼病、热带虾养殖因风险大等原因,转向养蟹面积2万多亩。

2、养蟹技术基本成熟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在苏北地区已基本成熟,大多数养殖户对池塘清整消毒、苗种选购与培育、水草种植与管护、饲料选择与投喂、水质调控与管理和病害防控等全程技术都基本掌握。公益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饲料、渔药经销售后服务部门,养殖户之间的相互借鉴、复制,技术培训和交流都已基本到位,所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技术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养殖户都是比较轻松地养蟹。

3、养殖模式趋向单一
目前养殖模式以精养蟹为主,约占养殖总面积的80%以上,一般亩放蟹种800~1000只,套放少量鲢、鳙和鳜鱼,投喂品牌颗粒饲料,辅以少量海淡水小杂鱼、玉米、大豆等原料饲料,设计产量75kg/亩,高产的达到100kg/亩,河蟹规格一般雌蟹125g/只、雄蟹175g/只为主。约占10%左右的养殖户为规避风险和养殖习惯、多年积累的经验,采取以蟹为主,套养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或小龙虾等品种,也有少数养殖户在鱼种池中套养河蟹,设计蟹产量50kg/亩、虾产量30~50kg/亩,河蟹规格大都雌蟹100g/只、雄蟹150g/只左右,春节前后在农村市场销售为主。

4、养蟹池塘与苏南地区有差别
苏南地区的蟹池基本上都是精养池塘,单只蟹池50亩已属大池塘了,一般都是20亩/只左右,而盐都区河蟹养殖以四周开挖环沟、提水养殖池塘为主,单只池面积在100亩左右。规模企业有邵氏、绿发、御品等近10家,养殖规模最大的2000亩以上,一般的1000亩左右。零散养殖户养殖面积为50~100亩,全区约有2200户。规模企业雇佣工人管理,零星散户一般是夫妻两人管理1~2只蟹池。
二、2018年河蟹养殖生产情况

1、养殖期间“风调雨顺”
近几年,养殖户都已认识到河蟹养殖“靠天”的因素很大。2015年,早春温度上升快,第1壳蜕得早,接着出现“倒春寒”天气,导致早期“发育**”;春夏之间雨水较多,夏季高温天气时间较少,出现暴雨、低温、光照不足等不利因素。2016年,前期*雨、中期暴雨洪灾、后期持续高温,“水瘪子”病和蓝藻爆发,这两年是河蟹养殖“多灾多难”之年。2017年,前期气温高,水温稳定,河蟹营养积累正常,生长速度较快,第3次蜕壳提前,后期气候正常。2018年又遇到养蟹的“风调雨顺”年,前期温度正常,没有出现极端低温天气,霉雨季节连续*雨天气较少,6~8月相对平稳的气温使病害发生较少,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后期育肥阶段又遇到好的天气,使得部分河蟹成熟期比往年提早10天。

2、成本投入与往年相持平
苏北盐都地区河蟹养殖的主要投入包括土地租金、饲料和人工工资等,据调查规模养殖企业,精养蟹的亩投入4500~5000元/亩,其中塘租1000元、饲料2000元(含螺蛳)、人工600元、蟹种400元,水草200元,药品200元,电费100元,其他500亩。2018年河蟹养殖投入成本上涨因素:一是固定工人工资上涨10%左右,尤其是零时工工资上涨30%~50%;二是饲料主要是螺蛳上涨200元/吨。成本上涨的因素基本被节本因素所化解:一是该地区大多数养殖户都有自己的蟹种培育池,自育蟹种成活率提高,运输成本降低;二是通过种草投螺、微生物制剂和发酵饵料扩培技术的推广引用,降低了调水和防病治病的费用成本。

3、产量、规格普遍高于往年
2018年预测全区商品蟹产量1.2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3000吨以上,主要是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从9月中下旬开捕以来,有10%左右养殖户抢在“两节”期间销售的,节后已收回成本;至10月中旬约有5%的养殖户已结塘,亩产量达到75kg以上,个别高产塘口达到亩产120kg,据分析和测产,单产比上年提高5%以上已成定局。精养蟹模式的雌蟹规格135g/只、雄蟹规格180g/只,占总产的比例达60%以上,其他模式的规格也比往年所提高。
三、商品蟹的销售情况

1、销售去向
该地区大部分蟹农的河蟹流向附近的河蟹交易批发市场,这类销售方式约占60%左右,因价格变化幅度大,销售价格[《销售价格》是一款IOS平台的应用。]随行就市,不稳定因素较多。具有自主品牌的规模养殖企业以专卖店[专卖店(Exclusive Shop),也称专营店,是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制造商品牌和中间商品牌)为主的零售业形态。]销售和“电商”为主,他们都有自已的品牌专卖店和“电商”平台,专卖店、电商和零售的比例约为60%、30%和10%。部分养殖大户直接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市场和直供高档酒店,也有在大城市设有自己的品牌专卖店,销售价格高于本地交易市场价格20%以上。

2、价格趋势
近几年已基本形成“两节(中秋、国庆)”前后销售价格相对高价位,节后价格直降,往往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2018年“两节”仅有1周的时间差,这对河蟹销售比较有利,“两节”期间河蟹消费主要是“抢早”和“尝鲜”。今年“两节”过后至目前价格、销量直线下降,出现了河蟹销售的“淡季”。“重阳”节以后,随着蟹的丰满度和口感提高,这是“品蟹”的最佳时期。预测今年大规格河蟹价格不可能出现“暴涨”的情况,12月至春节期间,中小规格的河蟹价格进入稳定期,销量会增加。

3、销售策略
近几年河蟹市场价格还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出现过两次“天价”:2016年,中秋节前后出现100g/只雌蟹卖到178元/kg,这是近十年都没有的;2017年,春节过后价格飞涨,100g/只以下的雌蟹150元/kg,100g/只以下的雄蟹100元/kg,这是后期暂养河蟹的价格百年一遇。行情是由市场决定的,一个开始最值钱,一个暂养到最后最值钱。养蟹者、营销者都很难预测市场。建议养殖户河蟹成熟后,盯住市场,适价销售,不能期望出现“暴涨”,起码先把成本收回,再考虑暂养观望等价。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宋长太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