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由于水上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低于水下温度,再加上鱼类此时活动弱,即使水中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也不会浮出水面,所以水中缺氧常被忽视。特别是密度过高或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耐氧能力不强的鱼类,常会出现因缺氧而死亡的现象。这时如果开动常规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就会上下对流,表层温度低的水就会与底层温度高水混合,使整个池水温度都偏低,时间长会基本接近寒冷的空气温度,达不到防寒保暖的目的。如若濒繁换水,由于外源水与池塘水的温差又不尽一致,可能会出现应急反应。对此,可以采取以下三点措施:
一是使用增氧药物。根据笔者多年观察,这时鱼类缺氧程度一般不会太高,可以采取直接投放大颗粒氧,以补充水中溶氧量。因为大颗粒氧溶解不快,遇水发生变化,可缓慢补氧。特别是在密度高或天气突变时具有明显的效果。通常可在傍晚或清晨投放,以补充池塘夜间溶氧不足。晴天白天通常不会缺氧,遇有连续*雨天也可通过此方法解决水中溶氧不足。
二是投放改底药物。若塘底淤泥多,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高的情况下,可投放硫酸铝钾[硫酸铝钾,无色结晶或粉末。]、生物底改、底质舒等改底药物,通过降低有害物质,可间接减少底层耗氧量[耗氧量为每升水中在一定条件下被**剂**时消耗的**剂量,折算为氧的毫克数表示还原性物质。]。
三是降低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若池鱼过多,塘口小,水不深,也会出现缺氧现象。对此,除将池水加到最深处外,可以起捕销售部分商品鱼或移塘另养,事先也可直接减少放养量,以降低群体耗氧量。一般常规鱼每亩可放养鱼450千克~550千克,条件好的池塘也可放养到750千克以上。特种水产品及耐氧不强的鱼类应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