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水草附着物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在河蟹多品种混套养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中不可或缺,在产量、品质提升方**有重要作用,但因各方面原因,水草上时常出现过多附着物[附着物是依附于不动产且分离后不能发挥效用的物。],影响水草生长,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水草枯萎、死亡,现对水草附着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养殖户参考。

  一、原因分析

  (1)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营养不均衡。养殖水体中碳、氮、磷、钾等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比例不均衡,无法满足藻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需求,导致藻类老化,附着在水草上;

  (2)池塘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恶化。老化池塘底部因长期积累大量排泄物、残饵和剩余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滋生细菌、虫害,且伴随累积物大量发酵,容易引起水草根部缺氧腐烂,底质环境恶化,致使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细菌、寄生虫及水体悬浮物[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容易粘附在水草叶面;

  (3)气候突变。由于温度突然降低、长时间降雨等突发气候或者日常管理不当等因素,出现藻类大面积突然死亡的现象,致使水体浑浊,覆盖水草叶片;

  (4)池塘返底。养殖前期,天气多变不稳定,底质差、底质疏松的池塘,施用**性渔用药物后,容易打破原来水体的生态平衡,进而引起池塘返底,造成水浑草脏。

  二、处理方法

  (1)补充营养。对营养不均衡的水体,采取少量多次[健身运动中,少量多次通常是指:使用小重量、小负荷进行较多次数的练习方法。]的方法,适量追加生物有机肥,施用氨基酸、葡萄糖离子钙、硅藻肥、黄腐酸[黄腐酸是一种溶于水的灰黑色粉末状物质。]钾,调节水体有机物与无机盐比例,为水草、藻类提供所需营养,促进生长;

  (2)改良底质。经常性施用分解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以及含有硝化菌、*酸菌等成分的生物菌,加快对池塘底部及水体中有机质、硝酸盐、高锰酸盐[高锰酸盐又名过锰酸盐,是指所有*离子为高锰酸根离子(MnO4-)的盐类的总称,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等物质的转化利用,提高水体稳定性,并适时增氧,提高水体溶氧含量;

  (3)净化水体。水体浑浊的池塘,施用腐植酸[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钠,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进行吸附沉淀,净化水体,同时泼浇芽孢杆菌,清除水草上的细菌、虫害;

  (4)增强免疫。采用拌饵投喂的方式,定期喂服中草药,提高蟹、虾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作者:金坛市[金坛,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农林局 罗明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