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雨期[梅雨期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雨天气。]向高温期过度的7月将迎来河蟹的第四次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也是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壳,其蜕壳成活率的高低及翻倍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朋友今年养殖的成败。如何确保河蟹安全蜕壳?如何处理高温期河蟹养殖难题?成为了广大养殖户朋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针对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控、底质管理,为河蟹营造良好生存环境。
越到养殖后期对水质的要求就越严格,尤其是在梅雨期向高温期过度的7月。连绵的*雨天导致养殖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浑浊从而致使水体氨氮、亚盐超标影响河蟹生长。大雨过后水中[《水中》是作者微生。]有益藻类大量死亡光合作用下降,加上水体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耗氧从而导致养殖水体严重缺氧。在负载较大的池塘出现大量虾蟹死亡。池塘水浑抑制了有益藻类生长的同时也给了蓝藻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发展空间。那么既然好的水质条件如此重要那在大雨过后我们该如何调节水质呢?
雨后晴天上午用去浊一泼灵一袋两亩吸附沉淀水中有机质下午使用“全效底改片”分解底部有机质增加水体溶氧改善底部环境,第二天上午使用“水博士”一瓶两亩解除水中藻毒素,降低水中氨氮、亚盐指标以稳定水质。下午使用“优加益生菌”一袋两亩培养有益藻类丰富藻群结构并抑制蓝藻生长。
二、加强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管理、提高水草活力
老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可见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为河蟹提供隐蔽(栖息、蜕壳和躲避敌害)场所,还能通过在水中释放氧气,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养殖高温期能有效降低积温并为河蟹提供遮荫物。水草亦是河蟹喜欢夹食的生物活性饵料。而在养殖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草挂脏、飘草、草根发黄发黑、草上纤毛虫、水草长出水面开花老化无活力抛草等现象。
我们在面对这些状况时又该怎样处理呢?
1.针对草上挂脏泥曼滋生建议上午使用“全效底改片”一袋3亩降解水中杂质和有机质改善底部环境,下午使用“纳米黑金”+“肥水旺”一组5亩培养水中藻类改善水体环境增加水草活力。
2.漂草多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如由于天气突变水体缺氧河蟹应激性夹草,投饵量较少不能满足河蟹生长需要从而导致河蟹夹食水草,水草自身扎根不牢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建议:①先捞除水中漂草再用“水博士”解毒之后使用“全效底改片”一袋5亩改善底部环境增加底部溶氧防止水草糜烂。②平时适当加大投喂量尤其是套养龙虾的池塘防止河蟹因摄食不足而夹食水草。③“全效底改片”一袋5亩地,“抗激灵”+“黄金多糖”一组3亩防止河蟹应激性夹草。④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给水草打头之后用“蟹草肥B型”一袋5亩增加水草活力控制水草生长,抑制水草老化。
三、加强病害防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环境的变化、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营养单一、水质污染等诸多问题导致河蟹自身抗病能力低下。在养殖过程中受各种疾病影响造成河蟹死亡,降低了河蟹产量给广大养殖户朋友造成极大损失。
下面简单列举几例常见河蟹疾病的防控方法:
1、防治河蟹黑鳃烂鳃:用“超碘”或“菌毒必克”每亩2瓶,同时使用“全效底改片”一袋5亩,内服“迪诺康”+“肝胆泰乐”+“高稳维西”。
2、预防河蟹水肿病的发生: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水博士”立体改底调水减少底部病菌滋生保持水体菌相平衡,避免长期使用消毒剂。
3、预防水瘪子:定期拌喂“肝胆泰乐”+“黄金多糖”+“高稳维西”+“生命元”补充河蟹营养增强河蟹抗病能力。
4、预防河蟹蜕壳不遂症:蜕壳前用“菌毒必克”或“超碘”每亩2瓶杀菌消毒为河蟹蜕壳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内服“营养套餐”60斤每袋,补充河蟹营养增强河蟹自身抗病能力。在发现蜕壳后3天,使用“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一组3亩地。
来源:水世纪华东团队
作者:黄卫
微信公众号:北京水世纪(beijingshuish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