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区是成都市市辖区,地处成都北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石板滩镇一黑斑[黑斑又称“色素斑”,多发生在面部,常见于女性,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美观的“病症”。]蛙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面积65亩,共120口养殖池(见图1)。每口养殖池约0.4亩,塘中挖有“回”型沟,部分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有遮*网(见图2)。2018年4月底根据每口池的大小分别投放10~12.5斤黑斑蛙卵。投喂配合饲料,平时饲料中添加**及保肝的药物,池塘每隔2~3天用复合碘消毒一次,养殖到7月底,黑斑蛙平均规格约20只/斤。
7月8~9日,暴雨,整个养殖场被洪水淹没,牛蛙多**在塘边的围网上,洪水退去后,开始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刚开始一口池塘发病,随后周边的池塘也开始发病,发病严重的池塘每天死亡7~8斤。
7月31日到该养殖池调查,发病最严重的养殖池“回”型沟中水发黑,底发臭(见图2)。发病的黑斑蛙全身浮肿、瘫软、腹部膨大;双眼或单侧眼睛有一层白膜,呈白内障[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状,部分头歪向一侧(见图3)。从池塘中取4只发病的黑斑蛙,病蛙全身浮肿、歪头,单侧眼睛发白,呈“白内障”状(见图4),严重的双眼呈“白内障”状(见图5)。解剖见病蛙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发黄,肾脏肿大(见图6),个别病蛙肺充气。分别从所取4只黑斑蛙的脑和肝脏接种至TSA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做细菌分离[分离,意为分开、离开、隔离、分别之意。]培养,并取肝脏、肾脏用95%的酒精固定做**检测。
结果: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采集的4只黑斑蛙内脏组织蛙虹彩**[虹彩**科包括许多从昆虫和其它一些动物分离的胞浆型 DNA **。]均呈*性(见图7),未感染蛙虹彩**。细菌分离结果显示,4只黑斑蛙的脑和肝脏中均分离出大量的细菌,分离菌在TSA培养基上称圆形、隆起、边缘整齐、不透明的淡**菌落(见图8)。经16SrDNA测序鉴定为脑膜脓毒性黄杆菌(Elizabethkingiameningoseptica),药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出败康”、“肠苷康”等药物敏感(见图9)。
分析:1、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是养殖蛙类的重要致病菌,可致蛙类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疾病(见【病例460】),本病例歪头、“白内障”是该地区养殖黑斑蛙主要的疾病,传染性强,死亡量大,药物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经过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观察初步诊断也是由该病引起。
2、脑膜脓毒性黄杆菌病的发生与水质环境有密切关系,本病例发病也是暴雨后水质、底质严重恶化后发病,保持环境优良和稳定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利洋公司研究所一室雷燕王小霞卢恩秋利洋水产药店新都店陈建提供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