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水霉菌[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绵霉菌等真菌。通常有损伤的鱼易被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
2.症状: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初期表现焦躁不安,游动缓慢,在鱼体和鳍条的受伤[受伤,身体或物体部分地受到损伤。]处或病灶四周出现混浊的小白斑,而后菌丝[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迅速生长,长出许多向外伸展可见的呈白色或灰白色、柔软的棉絮状菌丝。菌丝黏附在鱼体伤口部分致使组织坏死。病鱼食欲锐减,身体消瘦。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20℃以下的受伤鱼容易感染水霉病。
3.防治方法
⑴预防上,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前鱼池要严格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拉网打捞种苗或运输时操作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让鱼的体表受伤或使鳞片脱落。入池前要对鱼体进行消毒,可用3%的食盐[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溶液浸洗5分钟。越冬期间严防水温骤降,防止鱼体冻伤感染。
⑵治疗时可用0.4‰的小苏打和0.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洒,或每100千克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用20克长效碘胺或10克**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拌入饵料中,每天投喂1次,连喂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