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水保水。高温天气池水深稳定在1米左右,过浅日温差大对蟹生长不利,过深容易使水草漂浮,暴雨季节及时排水,夏季通常5-7天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1次。
二、管草护草。水草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自净的重要载体,蟹池内可视具体情况多品种栽种水生植物或移入漂浮性植物均可,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1/3左右为宜。
三、清除残饵。夏天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容易变质,视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投饵[ ...]量及投饵品种,若剩饵多加上不及时清除,必然影响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四、增加植物性饵料投喂比例。夏季河蟹生长速度快,所需各类营养物质多,在投喂配合饵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南瓜、小麦等可有效起到降本增效[降本增效是一个词语,意思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作用。
五、调节酸碱度,补充水中无机盐。夏天经常下雨导致蟹池酸性水质会引起河蟹蜕壳不正常,可用生石灰10-15PPM泼洒;如水质PH过高可通过适当换水和使用果酸等进行调节。
六、加强巡池,做好防病工作。夏天最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果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在池塘岸边,受了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还应注意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光设施、修补漏洞、防止敌害等。
夏季是河蟹发病季节,投饵应保持饲料的新鲜程度,经常使用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拌饵投喂,同时合理使用底改改良底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另外每半个月应泼洒一次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一旦发现河蟹死亡,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采取治疗措施,切实做到防治结合,防重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