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淮*区在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推广,涌现出一批高产高效养殖典型,积累了高效优质品种的养殖经验。2012年在三树镇示范推广了黄颡鱼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主养626亩,亩均产黄颡鱼416kg、花白鲢124kg,亩效益3942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条件

  池塘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方便,池塘底质以沙质土为好,底部淤泥不能太厚,控制在10cm左右,塘口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这样有利于较快的分解池中有机物,池水容易培肥。塘口四周采用聚乙烯网片护坡,并装备微孔增氧设施。

  2.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

  2.1清塘[qingtang

]

。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0-15天,用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

江苏淮安地区黄颡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初探

或漂**

[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

彻底清塘,**野杂鱼及有害微生物。带水清塘,生石灰每米水深亩用量150kg,漂**每米水深亩用量15kg,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如干塘清塘,漂**每亩用量7.5kg,生石灰每亩用量75kg,石灰要选择质量好的块灰。干塘清塘时在池底挖多个小浅坑,将漂**或生石灰倒入,用水化开后,将化开的水趁热向四周和池中心均匀泼洒。待清塘清野除杂后,再向池塘施放有机肥,亩施放150-200kg,约一周时间,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投放黄颡鱼种。

  2.2放养。一般于清明后4月初温度略有回升时放养,气温太低,容易得水霉病。黄颡鱼种规格为36尾/kg,亩放2200尾左右,注意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但也不能放养密度太低,因为黄颡鱼有抢食的习性,如果密度过低,则黄颡鱼主动觅食能力下降,影响生长。黄颡鱼种要来自黄颡鱼专门繁育场,3-5天后,再适当搭配花白鲢,规格为12-14尾/kg,亩放70尾左右,遵循原则先放黄颡鱼种,再放养其他鱼种,以利主养鱼的生长。注意不宜搭配鲤、鲫鱼等食性基本相同的鱼类,更不能搭配肉食性鱼类,易与黄颡鱼争食、产生不利影响。

  3.生产管理

  3.1饲料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投饲。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虾、水生蚯蚓等,植物性饲料原料有黄豆饼、棉仔饼、玉米、小麦粉等。黄颡鱼苗下塘后,需先对它进行驯食,驯食后方才正常投喂饲料,其方法为:在苗种下塘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

[ ...]

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经耐心驯化5天~7天后即可,投喂方法可采用人工与机械投饵两种形式。如投喂原料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变质的小杂鱼坚决不能投喂,开始投喂鲫鱼专用饵料,既节约成本也能满足这一阶段黄颡鱼的蛋白质需求,日投喂量为黄颡鱼体重的1.5-2%。如投喂配方饲料,则整个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月份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在3%~5%;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投饵率2%~3%;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投饵率2%。具体投喂量以黄颡鱼吃完而不剩为宜。由于黄颡鱼口裂较大,因此饵料粒径要相应加大,以粒径2.0毫米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毫米以上。采用沉性硬颗粒饵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分钟的稳定性,而使用浮性饵料会更好地提高饵料利用率。投喂时间应注意,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黄昏为主,每天以早晚两次为主,早晨一般于早上6:00左右(黎明前)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2/5,下午6:00(黄昏后)投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2/5,投喂量正常以1-1.5小时内是否能将所投喂饲料全部吃完,酌情增减投饲量。一般蛋白质含量达36%一38%左右,则满足成鱼营养需要。投喂方法遵循“四定、四看”的原则。

  3.2水位调节。开始投放黄颡鱼苗时,水位保持在0.8m左右,通过浅水升温的方式,促进黄颡鱼提早摄食和提高摄食强度。随着温度的回升,5月份加至1.2m,6-9月份逐渐加至2m,10月份以后逐渐降低水位至1.5m左右。同时,5-6月每15-20天视水质情况加水一次,7-9月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左右,同时每15—20天用一次生物制剂

[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

调节水质。

  3.3勤巡塘。每天坚持勤巡塘,早中晚各一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

[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

现象,傍晚检查全天的的摄食情况、有无残饵、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害的发生等,坚持做好塘口生产记录,勤除草去污、勤捞病鱼死鱼,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4病害防治。遵循“病害预防、防重于治”的原则,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家鱼,因此要以防为主,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自5月下旬开始至9月中旬,使用生物制剂与生石灰轮流间隔使用。使用EM菌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隔15-20d再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期间使用阿维、伊维菌素等温和**物杀虫防病,杀虫剂主要针对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等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黄颡鱼虽较花白鲢耐低氧,但溶氧高低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高产的塘口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足。自5月底,每天夜间12:00-1:00池底层溶氧最低时,开启微孔增氧设施5-6小时直到天亮,*雨天提前开,晴好天气适当推迟开启时间,直到10月中下旬,温度降低时,可根据池鱼生长情况适时开启。

  4.捕捞

[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

销售

  由于黄颡鱼营底栖生活,再加之身体上长有3根刺,故用常规的捕捞技术捕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通常用拉网捕捞和干池捕捞结合进行,能收到较好效果。拉网时最好能营造让黄颡鱼浮头的水体环境,待池鱼浮头时拉网,可捕获池中大部分鱼体,但拉起集网时要迅速向网内冲注大量新鲜水体,防止拉起的鱼体因缺氧而死亡。对于剩余在池塘中的黄颡鱼,最好是干池捕捞。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