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是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生蔬菜,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方式与水稻类似。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种植户们发明了种植与养殖同时进行的套养[ ...]模式,那么,茭白与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套养技术有哪些呢?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前期准备

必须选择通风良好、透光性[织物穿透阳光的比例,例如膜材的透光率为10-15%,表明有10-15%的阳光可以穿透张拉膜,使其建筑白天无需照明,可节省能源!多晶陶瓷透光性主要是受反射系数、散射系数影响的。]好、灌溉和排水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水田。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一般茭白的面积最好是10-15亩。将土地平整[指通过拆迁、土方工程对土地表层状况进行改造,拆除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存在较明显的土地不同位置的高差,以达到后续施工的要求。],挖出深度为0.8米,宽度为0.5米的排水沟。在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每5米挖一个沟槽,深度为0.3米,宽度为0.5米。为了保持水分不流失,挖掘出来的土壤要经过加固处理。

  施用[施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ì yòng释义:1. 施行,实行。]基肥

耕作、暴晒、粉碎土壤后,每亩用1000公斤有机肥,如发酵猪粪和40公斤过磷酸钙作为基肥,均匀分布在土壤表面。4月底,每个共培养[共培养,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建立更类似于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尽可能使体外环境与体内环境相吻合,从而使细胞间能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支撑生长增殖,人们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细胞共培养技术。]池施用50-100千克鸡粪,注水深度为0.3米。

  种植茭白

  选择高产、优质的茭白品种,种植植物相距7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行距为80厘米,移植工作于4月中旬完成。种植10-15天后,每亩10-15千克尿素进行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的第10天,将50kg碎豆饼施用于水田[于水田(1942.10—1997),山东栖霞人。],既能当做茭白的肥料,也能当做黄鳝的饵料。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黄鳝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从5月起,选择那种健康、活泼、大小合适的黄鳝,黄鳝的平均大小约为每公斤20至30条鱼。如果诱饵足够且水质条件良好,则可以增加到每亩1000条。当放养黄鳝幼苗[【词目】幼苗【读音】yòu miáo【释义】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时,一些泥鳅也可以适当放养。当泥鳅上下翻腾时,它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防止黄鳝交织在一起。

  水质管理

在最初的茭白种植中,浇注深水以帮助幼苗生存。保持幼苗成活后,将水保持在6-7厘米,使地面温度升高,以促进茭白的生长发育。在分蘖结束时,水层逐渐加深至15厘米,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和发育。在共培养期间,池水必须保持清洁,并且溶解氧的量足够。通常,新水每5-7天更换一次,每次换水率为1/4-1/3,水位增加10-15厘米。

  疾病预防

黄鳝对疾病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很难生病。在共同培育期间,每半个月将漂**喷洒到田间水中,每立方米2克或生石灰10克,用于预防疾病禁止使用除草剂、五氯苯酚钠等有毒农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田间套养黄鳝,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茭白田间水体的生态环境,茭白与黄鳝共生相得益彰,不仅能降低栽植茭白与养鳝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综合经济效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