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病,赤皮瘟、擦皮瘟等。]、水霉病、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1) [method;way;means] (2)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 (3) 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fangfa
]
如下:
1、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防治方法:(1)、尽量减少围捕泥鳅和长途运输等的擦伤或碰伤,每次围捕和运输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可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1-2克/立方米
[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全池泼洒
[【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2)、患病池用漂**
[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2、水霉病:表现为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肉眼可见体表生有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致死。在孵化季节流行,能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方法:(1)、避免鱼体受伤,水真菌往往在受伤部位寄生繁殖;(2)、鳅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浴;(3)、泥鳅感染时用0.04%小苏打和0.04%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
3、打印病: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流行于7—9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1)、用漂**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的浓度为1克/立方米。(2)、每立方米用2—4克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连用3天。
4、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清塘后再放养泥鳅;(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
[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和0.2克硫酸亚铁
[蓝绿色单斜结晶或颗粒,无气味。]合剂全池泼洒。(3)、每立方水体用晶体敌百虫
[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0.7克全池泼洒。
5、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以夏、秋季节较为普遍。防治方法:(1)、流行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2)、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3)、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6、气泡病:症状表现为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腹部鼓气,苗期易发生。防治方法:合理投喂,防治水质恶化。发病后立即加注新水,并用食盐化水泼洒,每亩水面用食盐4-6千克。
7、农药中毒: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使泥鳅中毒致死。此症易给稻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泥鳅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
8、其他敌害:主要有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防治方法:(1)、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3)、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克/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作者:淮*区水产站 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