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为养殖者带来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进入这个行业,行业竞争激烈,其养殖产量也是越来越重要,随着养殖进入末期,其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情况也是复杂多变。在河蟹养殖圈子里有一句话“前三壳傻子都会养”,这句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不可否定,河蟹养殖最关键的在四壳特别是第五壳。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关键的一个月在八月份,这个也是河蟹最容易出现疾病的时候。在养殖初期的人看气温,养殖老者看节气,八月不得不说一节气,就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
立秋在农业上面确实是丰收之意,正所谓:“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但是作为河蟹养殖者对其关注的更多,立秋经过中国年复一年的研究,其按时间分为冷秋和热秋,今年在8月7号下午立秋,预示今年属于热秋,就是说在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过后来的高温更厉害,正所谓:“秋后一伏热死人”不可不防。
防秋主要防温差,气候变化决定气温低,水温高(水温升也慢,降也慢),容易形成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对流,把池底脏东西打上来,增加水体短时间的水呼吸耗氧严重,其次沉积在底部的有机神经毒素泛起,造成河蟹中毒,预防温差不是拼命的降低水温,而是降低水体毒素,改良底质,提高底部**还原电位。对于水体的毒素,特别是蓝藻的毒素使用[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各种解毒剂的有效性高低不一,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通过活性炭(解毒灵)去吸附,使用后不能意味着毒素去除,紧跟着使用**性改底(目前应用最多,最好的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连续两次,减弱反底现象。
其次防缺氧这个时候缺氧一方面和气候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水草经过高温期的**,已经在塘口出现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如果水质调节跟不上就会出现蓝藻水和甲藻水等情况。对于水草腐烂[腐烂,指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不仅要增加底改频率,而且视天气和塘口情况使用黄金益菌素加少量的活肥来培养池塘有益藻类,转化有机物,减少水呼吸。
接着保营养经过前期高温,许多塘口河蟹连续出现白天下水,晚上上岸的情况。;连续性的应激导致河蟹体质很差,加上河蟹自身只能通过肠道微生物去合成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等维生素,在应**况**内大量的维生素和免疫多糖被消耗,这个时候外源补充以及减少消耗是至关重要,对有水草腐烂的塘口使用解毒灵+抗激灵和黄金多糖。
最后是防疾病,疾病的防控很重要,特别是抖抖病和弧菌病,在疾病上面有一个关键的就是溶氧,溶氧决定河蟹发生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而在这个时候往往出现的伊乐藻大量腐烂,形成底质恶化,对于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后水草的处理更棘手,特别是在死亡量不多的时候,这个时候非常像企业的改革,如果改革是找死,不改革就是等死,处理水草也是的,对于腐烂的水草不捞死亡量控制不住,捞的情况下,死亡量更大,许多养殖户都拿不住主意。在这里笔者建议针对性的对待,有高温时:选择大面积换水以及分块去捞去,在工作时尽量不要把整个水体搅起来,防止形成大量的水呼吸,造成隐藏的泥里的河蟹死亡,工作过后紧跟着使用**氧加全效底改片做一个临时处理。
(水草腐烂)
溶氧解决容易了,在这个时间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有害病菌的大量滋生,经过前期的有机质积累塘口底部成了有害菌大量繁殖的温床。消毒这个时候特别重要,如何消毒?怎么处理是关键,视塘口情况首先选择一款普杀性的杀菌剂(例如金碘),使用后相隔五个小时使用以*酸菌为主的复合菌(重要是说三遍一定要使用),隔天全池泼洒弧菌天敌进行消毒预防。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预防的理念很重要,出现问题在去处理要有周期,特别是在外环境方面往往需要半月的时间,如果出现死亡两周的周期会使养殖出现很大的损失,在八月死亡少的是产量,养殖者在这里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