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泗洪县石集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李艳
摘要:二龄青鱼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低主要是由于营养**
[营养**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鱼种
[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质量差、抗病力低、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提高二龄青
鱼成活率需要注重改善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合理搭配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科学投饲、调控水质等方面。
关键词:二龄青鱼;成活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
[以类型的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965.111文献标识码
[标识码是一种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0)09—198—02
青鱼又名青鲩、乌青、螺蛳青,个体较大,肉质细嫩,位泼洒,每0.2—0.3hm水面,配3kw叶轮式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一台。
居“四大家鱼”之首,深受消费者青睐。池塘主养青鱼,效2.3鱼种放养消毒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一般生石
益可观,但二龄青鱼的死亡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灰7d、漂**3d左右),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
青鱼养殖的发展。鱼种宜在2月上旬前放养结束,且一次放足。青鱼种要求
1二龄青鱼成活率低的原因规格均匀,体色光润,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每hm放养二
1.1营养**二龄青鱼的咽喉齿处于生长时期,不能龄青鱼种3000~4000尾,尾重1kg左右,搭配尾重0.3kg
咬碎螺、蚌的硬壳,而大多数地方在培育二龄青鱼时,为了鲢鱼种1500尾,鳙鱼种750尾和尾重0.05kg的乌鳢鱼种
综合利用水体,常混养一些其他鱼类,特别是鲤鱼、草鱼等300尾。早放养,避开了高温水体载鱼量过高易出现泛池
摘要:二龄青鱼成活率低主要是由于营养**、鱼种质量差、抗病力低、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提高二龄青
鱼成活率需要注重改善池塘条件、合理搭配放养、科学投饲、调控水质等方面。
关键词:二龄青鱼;成活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96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0)09—198—02
青鱼又名青鲩、乌青、螺蛳青,个体较大,肉质细嫩,位泼洒,每0.2—0.3hm水面,配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居“四大家鱼”之首,深受消费者青睐。池塘主养青鱼,效2.3鱼种放养消毒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一般生石
益可观,但二龄青鱼的死亡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灰7d、漂**3d左右),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
青鱼养殖的发展。鱼种宜在2月上旬前放养结束,且一次放足。青鱼种要求
1二龄青鱼成活率低的原因规格均匀,体色光润,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每hm放养二
1.1营养**二龄青鱼的咽喉齿处于生长时期,不能龄青鱼种3000~4000尾,尾重1kg左右,搭配尾重0.3kg
咬碎螺、蚌的硬壳,而大多数地方在培育二龄青鱼时,为了鲢鱼种1500尾,鳙鱼种750尾和尾重0.05kg的乌鳢鱼种
综合利用水体,常混养一些其他鱼类,特别是鲤鱼、草鱼等300尾。早放养,避开了高温水体载鱼量过高易出现泛池
能少养或不养;鲤鱼和青鱼同栖底层,常与青鱼争食螺、蚌30cm,这时可用筛目为lcm的铅丝筛筛选细螺蚬投喂,隔
之类,一般不养或放养小规格鱼种;鲢鱼、鳙鱼的搭配比例天投喂100~150kg,7月份用筛目1.33era的铅丝筛筛选
也不能过大,因为鲢鱼、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水质要肥螺蛳;8月份用筛目1.67em的铅丝筛筛选螺蛳;9月份可
沃,而青鱼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水域,这与青鱼的生存不再筛选。在鱼病高发季节投喂量应减少,少投喂螺蛳等
有矛盾。在主养青鱼的池塘中,放养其他鱼类的种类、数鲜饵,增投糖糟、豆饼、菜饼等作补充。夏季投喂的颗粒饲
量和规格应保证二龄青鱼的正常成长。料可以在其中加一些食盐,对池水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2池塘条件主养二龄青鱼的池塘面积以lhm左右通常,可以将10kg的玉米与10kg的水混合,再放人0.5kg
为宜,水深保持在1.5~2.5m,池底平坦,保持淤泥20em的食盐充分搅拌后,在倒入水中进行投喂,也要在饲料台
以下,池埂不渗漏,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投喂。
准。冬春季节清除过多淤泥,经冰冻暴晒后,在鱼种放养饲料一定要选择无霉变的优质饲料。劣质的饲料与
前15d注水30cm,然后用生石灰1500kg/hm溶化后全池鱼病是联系在一起的。若发现螺蚬发臭或入水后浮于水
作者简介:李艳(1976一),女,助理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