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泥鳅,投本低,见效快,产效高。其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一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ì bān,是指一样,普通,总体上,相关文献有唐王建《宫词》。]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插秧,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出水口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字式、八字式和门字式。]处要安装塑料网[塑料网分牵伸网和非牵伸网两种。]栏。
3、开挖鱼沟[养鱼稻田中开挖的通向鱼溜的沟道。]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约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4、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亩施有机肥300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亩施10公斤尿素为宜。
5、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亩放养2.5万尾左右。
6、投喂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和管理
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15克左右,可以捕捞出售。
作者:柘塘镇农业服务中心 葛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