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鲟、小体鲟和闪光鲟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鲟鱼[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可以在普通池塘内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亦可在具有较大的水交换量和强化投饵[ ...]的小型池塘式蓄养栏中进行。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养殖时,规范的商品鱼养殖场,合理的池塘配置是成长池、育肥池、越冬池。用作养殖鲟鱼的池塘应该符合如下要求:**的供水,充分方便的排水,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养殖池最佳面积不少于2公顷[公顷(gōngqǐng 、hectare(ha) )公制地积单位。],育肥池大约10公顷。各类型夏季池塘的深度是1.5-2米,池底稍有淤泥,因为鲟鱼不同于鲤鱼,它只能从水底表面3-5厘米淤泥层处捕捉水底水生动物,几乎不深入到淤泥的深层。饵料基础应保持在如下水平:浮游动物不少于3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底栖生物不少于5克/立方米。池塘中鲟鱼的饵料基础(尤其是在第一年)是水底生物、水蚤亚目甲壳类、摇蚊科,这是鲟鱼最喜爱的饵料。

(二)水质调节鲟鱼摄食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8-24℃,当池塘水温高于28℃时,鱼停止摄食,这期间应昼夜加大供水量[供水量指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停止投饵。鲟成鱼培育最佳生长要求是水中溶氧高于6毫克/升,水温在20-22℃。

(三)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在池塘式蓄养栏养殖鲟鱼的放养密度可参照如下标准:

幼鱼1.5万-2万尾/公顷,当年的1龄鱼0.7万-1万尾/公顷,2龄鱼0.6万-0.7万尾/公顷,3龄鱼0.3万-0.5万尾/公顷。

(四)饲料及其投喂在池塘养殖鲟鱼中,充当饵料的是池内的天然饵料和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在池塘式蓄养栏中,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30%-45%,脂肪5%-8%,碳水化合物10%-12%,最好用鲜鱼添加10%-30%的鱼粉作为蛋白源。

饵料台安放在泄水闸[泄水闸是一种航电和水电枢纽工程中的泄水闸,包括堰体、闸墩、闸门、启闭机房和轨道梁,轨道梁的一侧设置有电缆箱梁,闸墩顶部设有空腔,启闭机房置于闸墩顶部的空腔内;闸墩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的活动盖板位于启闭机房的顶面。]口旁水面下2米的深度处,目的是保持良好水质。

在池塘式蓄养栏中,一昼夜湿饵的投喂标准(适宜水温)。(喂养2龄鱼日投饵量占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的5%-10%,3龄鱼占体重的3%-5%)。

投饵量由幼鱼体重及水温情况决定。投饵的频率随着鱼的生长由一昼夜的6次逐渐减为2次。随着水温下降投饵标准减少到50%,投饵频率降至一昼夜1-2次。

(五)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为了提高鱼产量,获得较大经济效益,池塘养殖鲟鱼可以与其他鱼类搭配混养。目前,常用混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养殖草食性和肉食性[肉食性动物是指主要吃肉类的动物。]鱼类的池塘中,混养少量鲟鱼。鲟鱼的放养规格应大于其他肉食性的鱼,一般为15-20厘米/尾。放养量为每公顷300-450尾,到第二年底,个体重可长到1.5千克以上。二是以鲟鱼作为主养鱼,混养草鱼、青鱼、鲇鱼和鲈鱼等,,每公顷放养鲟鱼3000-6000尾,混养鱼150-200尾;经一年的饲养,鲟鱼个体重可达1千克以上。

(六)越冬越冬池塘的水交换应在8-10天一次。池塘面积应在0.33-1公顷之间,水深应保持在1.2-1.7米(指不结冰层)。越冬放养量为10-20吨/公顷,即体重为40-80克的当年鱼10万-15万尾/公顷,体重为500克的2龄鱼3万-4万尾/公顷。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