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姜堰区一60亩河蟹塘,放苗1600只/亩。2015年7月20日,发现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去某药店问诊,发现“水瘪子”多,镜检河蟹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多。

7月21日,杀纤毛虫,傍晚干撒解毒、增氧[ ...]、底改产品;
7月22日,太阳出来前使用碘制剂消毒;
7月24日,太阳出来前用戊二醛[戊二醛, 分子式为C5H8O2,带有**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消毒;
7月27日,杀蓝藻;之前一直晴天,最高气温达到31℃;
7月28日,升温到35℃,开始大量[基本信息    【词目】大量   【 拼音】dà liàng    【英译】[A flock of;A quantity of;Many;Mass;Great deal] -daliang

]

死蟹,且死亡

[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

一例河蟹户杀蓝藻暴塘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量逐渐增加;

7月30日,使用氨基酸解毒液、芽孢杆菌调水;

7月31日,死蟹已累计5000余斤(图1、2、3、4),且死亡仍在继续;

8月15日,全塘河蟹已全军覆没。

分析:1、河蟹养殖到中后期,残饵、粪便、腐烂的青苔、水草等有机污染物在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中耗氧越来越严重,通常7月份蟹塘的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底质

[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

环境差,正是蓝藻大量暴发的时期。水质、底质环境变差后,河蟹吃料减少,营养不足,河蟹体质差,出现感染纤毛虫等综合性原因引起的死蟹现象。此时不宜直接杀虫,可以通过多改底、多增氧改善水质和底质环境,内服保健促进河蟹吃料、增强体质来抑制纤毛虫暴发。在本病例中,当发现纤毛虫后不考虑池塘的基本环境,直接杀纤毛虫,而后又连续使用严重破坏水质的消毒剂,会造成水质、底质进一步恶化,河蟹体质受影响从而进一步下降。

2、蓝藻的暴发主要是因为池塘有机污染大,池塘本身的水质环境适合蓝藻生长,适量蓝藻的出现反而能降低池塘有机污染、帮助产氧,但过多的蓝藻也会造成池塘底部缺氧,而且蓝藻死亡会产生毒素。因此蓝藻出现后应加大增氧力度(适当装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保草、药物增氧、改底等),改善环境,适当解毒降低蓝藻死亡产生的毒素危害。本案例中,当发现蓝藻后直接用药物杀蓝藻,恰逢高温,蓝藻短时间大量死亡会引起池塘急性缺氧和中毒现象,也是造成河蟹急性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3、总之,河蟹养殖要主动预防问题的发生,平时多注意底质、水质的改善,促进吃料,增强河蟹体质。若问题还是发生了,此时应尽量减少此问题带来的危害,而不是一味的用药物直接处理。往往问题发生后,养殖户和药店人员都急于处理问题,忽略了处理问题对水体环境和河蟹带来的危害,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图1大量死蟹

图2大量死蟹

图3大量死蟹

图4大量死蟹

作者:利洋水产药店安丰店赵小培,由水产前沿杂志罗少蒙提供素材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