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早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最好是在4月底列5月初放养,最迟不超过6月中旬。
二、施足饵肥
每亩全年需用饵肥量:畜粪2500公斤,青料3500公斤,精料200公斤。
三、施足基肥[基肥,系指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多年生作物在生长季末或生长季初,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用的肥料。]
培育红虫为了保证夏花下塘就有适口而充足的天然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在放养夏花前15天,每天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中施厩肥1000公斤左右。面积小的鱼池[鱼池;顾名思义就是渔夫用来养鱼的一个池塘,渔夫会根据所饲养的鱼的品种选择相应的鱼池。],可将肥料分堆放在池塘四周浅水中;面积大的鱼池,可将肥料堆放池角淡水处,以培育红虫。
四、育好瓢莎
基肥施放5天后,每亩池塘移入瓢莎15-20公斤。放种后要经常翻动堆肥,每天注意捞出蛙卵,清除鱼池杂草,勤给瓢莎泼水(每天2-3次)。还要注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根据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浓淡,采用多次少量的施肥方法,平均每天每亩施有机肥15公斤,也可每间隔3-6天施化肥1次,每次施硫酸铵或硫酸氢铵1-2公斤和过磷酸钙0.5-1公斤。
五、投足饵料
为了及早培养鱼上台吃食的习惯,夏花放养后要立即设置食台,随着鱼体长大,摄食量增加而逐渐增投人工饵料,饵料一定要新鲜、适口,数量随天气、水质、食欲而增减。
六、保持水质良好
7月中旬以后池水温度升高,池中养鱼量增加,投饵量也应增多,水质很快转肥,应每隔10-15天注水10-20厘米,调节水质。计划亩产400公斤以上、水深不到2米的鱼池,需装备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水泵等设备,经常增氧,防止鱼缺氧泛塘。在整个养殖期间,水的透明度掌握在25-35厘米水深,水色以呈油绿色、早晚有变化的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