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鳖卵正常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和氧气[氧气,化学式O2,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
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胚胎[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发育越快,出壳也越早。但由于鳖卵内的蛋白[蛋白又名鸡子白,异名鸡卵白(《别录》)、鸡子清(《食疗本草》)。]质含量比其它生物的卵少,加之卵中无蛋白系带和气室,所以温度太高,卵蛋白会失水过快,使蛋壳和卵膜之间[之间:在两者的中间。]形成空隙,胚胎会因干燥而死亡。根据鳖卵的这一生物学特点,恒温孵化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31~33℃。这样鳖卵只需50天左右,总积温达34000℃以上时即可孵出稚鳖。
另外,经研究证明,鳖卵的孵化温度会影响稚鳖出生的性别比例[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当孵化温度调节在33~35℃之间时,雌性所占比例较大,可达65%~76%,当孵化温度在24~25℃时,雄性占比例较大,往往在45%~57%之间,而生产中,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同一群体中,雄鳖比雌鳖有生长优势。养殖单位可根据需要调控孵化温度。
2.湿度:孵化中的湿度包括孵化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和孵化盘中沙或海绵的含水量[含水量是**实际含水多少的指标,**孔隙中所含的水重量(Gw)与干燥岩土重量(Gs)的比值,重量含水量(Wg);岩土含水的体积(Vw)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土体积(V)的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Ww)。]。经研究证明,孵化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保持(retention)是记忆的基本过程。]在82%~88%为好,前期最好85%~88%,后期保持82%~85%。沙中或海绵中含水量经常保持在8%~12%之间最理想。
3.氧气:孵化中,胚胎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氧气。在通风换气的同时,要注意孵化盘中的空气流通,海绵不要压得太实,层次不要太多,用沙孵化,沙不能太细,以直径0.6毫米的沙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