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居线虫[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000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病是由鳗居线虫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鳗居线虫,成虫呈圆筒形,透明无色,当吸足血时呈紫黑色;头部呈圆球状(球状鳗居线虫)或不膨大(粗厚鳗居线虫),没有*突及唇片;食道前段1/3处膨大成葱球状(球状鳗居线虫),或花瓶状(粗厚鳗居线虫),后2/3处呈圆筒状,由肌肉和腺体组成;肠粗大,尾腺存在,无直肠和*门。雄性生殖孔[ ...]位于尾端腹面,没有交接刺和引刺带,贮精囊很大,生殖孔附近有尾突6对。雌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长44毫米,*门位于体1/4处,开口于一圆锥体上;*道极短,卵巢在子宫前、后各1个。卵在子宫的后段已发育为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幼虫停留在卵中蜕1次皮,含有幼虫的虫卵在鱼的鳔中孵出,通过鳔管进入消化道,随宿主[《宿主》是斯蒂芬妮·梅尔继《暮光之城》之后创作的另一套小说“宿主系列”第一部,第二部《灵魂》及第三部《猎人》也已完成故事大纲。]粪便排入水中;第二次幼虫孵出时,体表包有l层透明的薄膜,称鞘膜,头端有1尖突,尾部细长,通常在水底以尾尖附着在固体物上,不断摆动,以引惑中间宿主吞食,它可在水中存活7天。如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穿过肠壁进入体腔[体腔是动物体内脏器周围的腔隙。]中发育,含第三期幼虫剑水蚤被鳗鲡吞食后,幼虫穿过肠壁经体腔附着于鳔表面,再侵入鳔壁到鳔腔中寄生,大致1天即可移行到鳔中,经第4期幼虫而发育为成虫。幼虫侵入宿主到发育为成虫大致需要1年时间。上述2种鳗居线虫可混合感染同一宿主。
(二)流行情况
在我国养鳗地区都有此病发生。福建曾有鳗鲡因患此病而引起死亡的病例。
(三)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鳔发炎,鳔壁增厚,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活动受到影响。白仔鳗即可有虫寄生,鳗苗被大量虫寄生后(体重3-5克的幼鳗有20-30条虫寄生),停止摄食、瘦弱,体色发黑,严重贫血,以至死亡。当寄生虫的数量很多时(1条鱼鳔内寄生50条以上虫)能**鳔、气道发炎、出血,虫体充满鳔,使鳔扩大,**其他内脏**及血管;当鳔扩大时,病鱼后腹部[人的腹部是骨盆和**之间的身体部分。]肿大,或腹部不规则的肿大,腹部皮下淤血,*门扩大,并呈深红色;当鳔中虫体数量太多时,鳔破裂,虫体落入体腔中,虫从*门或尿道排出体外。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剪开病鱼的腹部及鳔壁,如看到有大量鳗居线虫寄生时即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如只有少量虫寄生在大鳗的鳔内,则不会引起鳗鲡死亡,应另找病因。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虫卵、幼虫及中间宿主。
(2)不从疫区购进鳗种。
(六)治疗方法
必须外泼杀虫药与内服药饲相结合。
1.全池外泼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7克。泼药2-3次,每次间隔1-2天。杀灭水中幼虫及中间宿主。
2.内服下列任一种药饲:
(1)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2-2.5克,拌匀后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饲料中加内服型克虫威27克,拌匀后投喂,连喂3-5天。